官员们都在私下流传授受,嘴上不要不要,心里好香好香。
晚上在被窝里边偷偷翻,但是你在任何一个官员的书房都看不到。
这也是大宋的风气,你看这个,摆这个,你就是热中官位,就是想谋求加官进爵,就是……不谦退淡泊,不光风霁月,不那么……君子。
不过苏油也没管,很多东西偷偷流传效果比公开出版还要好。
这是他后世得来的经验,嗯,比如……
比如《子不语》。想偏了的,自己留言检讨,接受批评。
但是这套做派在如交趾、宁夏这样的地方暂时还用不着,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想法还没有复杂到这么假的程度。
夏人的官很糟糕,别说夏国,辽国都是,就连涉及国计的军器,铁冶,都是部落承包责任制。
因此才被巢谷钻了大空子。
语言对三路路级以上高官不是问题,但是以下的县令、知州,就有些麻烦了。
苏油厚颜无耻地给这些人,推荐了一款爆款——眉山师爷。
师爷的源流,出自周王之官——“幕人”。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凡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绶。”
他们能够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
干的其实就是“代理州官县令”的职务,因此深得官员倚重。
又因为身份特殊,故府内衙役、仆从将之作为老爷的朋友来看待。
其中以刑名、钱谷二席最重,称其为“师爷”。
官员则称其为“幕友”,师爷则称官员为“东翁”。
比如晁补之、秦观、苏元贞,都曾经是苏油在杭州时的“幕友”,而苏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一个“师爷”一直没变,那个人是张麒。
其实这个制度不好,但那是相对于现代,在如今这行政管理粗放到令人发指的原夏国地区,堪称跨时代的巨大进步。
可不嘛,宋朝跨越到了清朝……整整八百年间……不过话说回来,那八百年间,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又得另说。
除了抓官员培训,还有教育。
苏油在各州都设立了小学,但是义务教育这种逆天的良政,却还不敢施行。
只能规定,除了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不读外,凡是进校读书的孩子,家长会得到很多招工,用人方面的优待。
工厂里,同样要开辟扫盲班,一样有晋升,薪酬之类的相应鼓励政策。
在行政管理方面,苏油基本已经分派妥当,有过目不忘的判官晁补之;有熟悉蕃夷,商务,佛学的宁夏路转运使苏元贞;以及执行力比蔡京还猛的幕府掌书记毕仲游,加上战略大师种诂、章楶……现在他自己就成了万金油。
如今是春播时节,重点是种地,还有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