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坦然表示:“自是因陛下得贤弟为肱骨、鼎力辅佐之故。”
他投身于楚营的时日,远远多于吕布的。
之所以
那日心灰意冷,失望离去,不外乎是看透了项羽一身致命弱点。
知其刚愎自用,任人唯亲,残忍暴戾,目光前短,不
恤百姓……
虽有世间无双之勇,最后也必将是落亡结局。
韩信始终坚信,之后那一切转机,皆起于贤弟。
江
山易改,本性难移。
他如今回想过往,仍感些许不可思议。
怕是只得贤弟这等世间同样无双的奇士,才拗得动项
羽的固执脾性了。
闻言,项羽非但未被惹恼,反倒极难得地笑了。
他淡淡地勾了勾唇角,不由转过身来,正眼看
向神色自若的韩信,沉声道:“朕亦如此认为。”
韩信面不改色,正仔细思忖着这话的真伪时,项羽忽又开口,漠然
招呼:“坐。”
竟是一副要与韩信促膝长谈的架势。
韩信虽领兵横扫数国、立下显赫战功,但他既非江东出身、
追随项羽多年的亲信部将,又非他贤弟那般后来居上,神奇地最合了项羽眼缘的心腹重臣。
加之他擅谋军,却不擅谋
己,不知钻营官场为何物。
在这封赏前的紧要关头,旁人忙着结交可用、积极运作时,他始终只顾着闭门钻研撰写兵
书,连入宫都极少,况且专程去项羽前表现?
自回咸阳后,他于贤弟催促下,交上兵符归还兵权后,除那日又被贤弟
催着入宫向将称帝的项羽干巴巴地道贺几句外,就只有得了贤弟留书、大惊之下入宫的那回了。
真正得向来高傲的项
羽如此平和亲近地邀谈,着实是头一回。
韩信微一怔后,神色仍是泰然,微微颔首谢恩后,即真坐下了。
吕布对
这场二人夜话,自是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