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畅游

沙玛什的抗争 迭戈 1702 字 9个月前

维托走到第一台货架之前,在自己最顺手的位置随意的拿起了一本书,和他读过的第一本书一样,这本书已经破旧不堪,书的四角都烂掉了,边缘挂着很多的纸屑,但书名还是能看清楚,叫《人性论》,作者:英国,大卫,后面的字迹有些模糊,看不清楚。

维托凝神盯着书的名字,揣摩着书名的含义,人性,指的是人的禀性吗?大卫,全名叫什么,维托抱着查清作者全名的想法打开了书的封面,果然,扉页上有一张已经模糊了的图片,是一个满头卷发男人的头像,下面写着:大卫.休谟(公元1711年—1776年)。

原来是叫大卫.休谟。维托嘴里低低地念叨了一句,他继续翻开了第二页,第二页是对大卫.休谟生平的介绍和他的主要贡献,并注明《人性论》是他的最主要的作品,而评论人对其最后下的结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与西方哲学历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苏格兰在哪里,他不知道,西方应该也很遥远。“启蒙”,我现在的状态是属于“启蒙”吗?如果是,那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东西吗?维托如是想着。在这样的感受的驱使下,他继续阅读起这本书来。

第一卷—论知性,维托仔细地阅读着,但是书中许多词语的含义晦涩难懂,他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有的地方却说的很清楚,知识论、知识的起源、类别与范畴,人的认识能力与理解的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卷—论情感....第三卷—论道德.....

维托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处何地,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所有,他一口气将整本书全部读完,懂的,似懂非懂的,不懂的,领悟的,无法解释的,统统一股脑的塞进了自己的大脑。

当他合上书的尾页,目光凝滞了,眼中充满了混沌,脑海中天人交战,乱作一团,他将作者所描叙的当时的社会与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进行一一对照,比较着彼此之间的差异与类同之处。

人性、伦理、意志、道德、本质等等等等,这些概念交织在一起,让他的思想变的极为混乱。

我拥有这些东西吗?我该拥有这些东西吗?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提及并憎恶这些东西,难道它们真的都是邪恶的理论吗?真的该被销毁掉吗?

理智的维托很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不,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人,一定有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意志和本质,必须要遵守社会的伦理和道德,从而形成了法律,这是对人性必要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