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我常威,读书人,做军师!【求月票!】

见赵云眼中隐隐流露出一抹失望,他又话风一转:“不过曹军暴虐,滥杀无辜,不恤百姓,常某认为,大汉江山,绝不能落到曹操这样的人手里。听闻刘皇叔深得百姓爱戴,又誓死不降曹,我便特意前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

这年头,君择臣,臣也择君,人才选择是双向的。一个人才是否愿意出仕,上位者也不能逼迫。

因此对于常威不说投奔,只说帮忙的说法,赵云可以理解。而且在他看来,只要常威愿意入刘营帮忙,那么长时间相处之下,很可能受刘皇叔魅力感召,真正投入刘备阵营——没看诸葛亮都被皇叔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了么?

当下赵云热情的握住常威胳膊,连声道:“常兄肯来帮忙就好!走,我这便带你去见皇叔!”

这年头,男人们喜欢“把臂同行”,表示亲近。因此对于赵云的热情,常威并未推辞,任他抓着自己胳膊,带自己走向刘备中军主帐。

跟着赵云到了主帐跟前,就见一位面有风霜之色,两鬓已然斑白,但脊背笔挺,神情坚毅,耳垂特大、手臂特长的中年男子,正与一位身材挺拔,五官俊朗,羽扇伦巾,着文士长衫的青年,站在帐门外说着什么。

当常威远远打量那二人时,那中年男子与俊朗青年似有所感,停下交谈,同时举目望来。

“主公!”见二人看来,赵云连忙大声说道:“主公,军师,半月之前,在长坂坡救过少主的常先生来了!”

“常先生?”耳垂特大的中年男子眼睛一亮,大步迎了上来,二话不说先向常威深深一揖:“常先生仗义援手,救护犬子,刘备感激不尽,请受刘备一拜!”

常威生生受完了刘备这一礼,这才上前一步,托住刘备手臂,笑道:“刘皇叔不必多礼。真正带皇叔幼子杀出曹军重围的,乃是赵云将军。常某不过适逢其会罢了。”

客套一番,刘备又叫过那俊朗青年,介绍道:“常先生,这一位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我军军师。”

方才常威与刘备客套时,俊朗青年一直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常威,似乎感觉常威那一身与他高度相似,只是颜色不同的羽扇伦巾、文士长衫造型颇为有趣儿。

此时刘备介绍到他,他便微微一笑,朝常威拱手作揖:“诸葛亮,见过常先生。”

常威则作惊诧状:“诸葛孔明?莫不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先生?”

刘备哈哈一笑,面有得色:“正是卧龙孔明!”

他虽颇有些得意,但笑声爽朗,那得意之情也是纯然真挚,非但不令人反感,反让人觉得亲切。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很接地气。像是我们身边某个人缘很好的普通朋友一样,有什么得意之事,拿来炫耀一下,却能因其本身的气质与魅力,令这炫耀不至于令人反感厌恶,反有了分享快乐的感觉。

便连常威,都不禁被刘备这笑声、这得意感染,心情一下愉悦起来,好像刘备得意之事,也与他常威有什么关系一样。

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常威心中暗自感慨:

“不愧是屡战屡败,却又能屡败屡战,无论怎样落魄,都能得到匡世之才追随,最终奠定三分基业的昭烈帝!有这等人格魅力,又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勇气,他不成功,才真是没有天理!”

正感慨时,便听诸葛亮微笑说道:“不敢当主公、常先生谬赞,卧龙之说,只是长辈厚爱。亮年轻识浅,许多道理,还要多多向前辈、长者们学习请教。”

诸葛亮今年才二十七岁,年纪比常威还小,乃是在场四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自谦一句“年轻识浅”,也是应有之义。

又互相谦让客套几句,刘备目光炯炯地看着常威,说道:“常先生,如今曹贼势大,我军困窘,几乎无力抗衡,不知先生有何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