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仍旧玩世不恭,李小和无暇与他辩驳,当即闪身到他身后,触目之下,心中惊骇异常,悚然变色。只见少年背后的毒针命中之处,已经受到毒素的强烈侵袭,本来巴掌大的一块黑银如今早已扩大成了车轮大小,甚至伤口之处已经开始溃烂流脓,腐肉脱落。李小和眼见得如此可怕的情状,那少年竟然没有半点痛痒的反应,这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李小和尚未来得及思索解毒方案,少年便即转身过来,再一次普通拜倒在地:“郢君在上,小人功力已尽,不能再为郢教添功立业,最后只求上天护佑,为郢君添祝福寿,增进功力!”
李小和大惊失色,这明明就是郢君前辈,他自从摘下了黄铜面罩,便成了如此模样,如今他功力全无,又身受剧毒,为何在我观瞧伤势之时他突然有此一语,眼见得这少年向自己跪拜,他心中对郢君的崇敬之情让他不敢受此大礼,当即也对拜到少年对面:“前辈你何出此言!”
少年肃然而语:“郢君至高无上,岂可跪拜小人!你乃天南无二之枭雄,这份郢息与威严自然都随着那黄铜面罩传承于你!自然不可挫败在这黄河之畔。”少年言罢,当即双目直视前方,呆呆傻傻,瞬间失去了全部生气和神思!李小和当即大惊,探手少年鼻息,早已没了呼吸。
“前辈!”李小和大惊之下一触对方身形,那少年便当即化作飞灰,好似早已被烈火焚烧多时的枯碳一般,触手即碎。徒留下那一袭黄衫,潇洒大氅覆盖在那一摊灰烬之上!眼见如此情形,李小和瞬间感念非凡。朝着这一堆飞灰连连磕了三个响头:“郢君前辈,你为李小和的所为,也诠释了这江湖侠义之论。多少情义侠道,自要比世俗功力高尚。如今李小和传承你的衣钵,定然要将这侠义发扬光大,与世情俗论的功力搏击!前辈,你以归天地,放心去吧!”
随着李小和磕头祝祷,那一堆灰烬随风飘散,只留下一袭黄衫覆盖着大氅。
李小和穆总无泪,从容的将郢君的遗物折叠整齐,揣入怀中。他此时也没有选择,只好一路向西,朝着秦国地界行去,先摆脱了晋国众人的围堵方好脱身。
在白杨树林中穿行了一里多路,忽然间黑暗之中又有四五支暗箭袭来。李小和郢息在手,如同龙腾虎跃一般的笑傲风华,将真气在掌中舞动,一个起落之间五支秃尾狼牙箭轻而易举的就被他摘落在手,整整齐齐平摊在手掌之中。他言语威严,不急不缓,从容喝道:“何人暗中偷袭本座,这功力比及寻常军士,要强横得多,略有养叔神箭之影,却又并未修习到火候。”
眼前李小和的威严,果真如同传承了郢君一般,内息充盈,言谈整肃,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林木之中埋伏之人并未搭话,接连又发出五六支暗箭,李小和的功夫自然不在话下,回手一揽,将五六支箭再次摘下。李小和冷冷一笑,言道:“既然不愿现身,莫怪本座手下无情!”李小和当即纵身而起,手中掌风八面生威,一时间周身之上,幻化出八只手臂,很明显这并不是他的手臂,而是他的身手实在太快,在众人看来,就如同八只手影同时打出,这一招八面来风,将整个树林打得七零八落。本来这初春时节,树木枝叶并不繁茂,被李小和几下掌风横扫,无数残枝落叶在空中飞旋零落,七八个黑影已经无法隐身在树木之中,当即跳脱下来,奔着李小和四周围拢聚杀而来。
李小和此时心中怀着郢君伤逝之痛,对比郢君大义高节,念起这多日以来靳天羽为了晋楚之势而百般算计,心中鄙夷与仇怨陡增,大喝一声:“尔等无耻无义之人,何来我江湖行走,不佩!”心中怒火一窜,身形纵起,连出四掌。李小和向来是出手及有分寸之人,因为他在屏岳山上主修的是文才,从来都不以取人性命为上。当初在月夜之下,孤竹之外,与一字江涛东门傲老先生谈论武学礼仪,更有读到见解,乃是弃武从文,修习礼乐的坚定信徒。然而如今这许多江湖纷乱,世情无奈,让李小和又不得不走上那身不由己的江湖之路,不得不重拾武道,生杀天地之间。虽然李小和也知道,这不是最好的诠释道义之法,但是在这本来就不公的世情之中,本来就无人主持的天道之下,唯独强横的武力才能将眼前逝去的侠情极道得到及时的伸张,才能让这个世界郁积已久的苦闷得到迅速的缓解。这是每一个行侠之人心中不可耽误的信仰渴望,虽然这与那礼仪律法大相径庭,这与统治者的道理正义大相悖逆,但是这就是所有心怀正义之人的最渴望之抉择,这也是李小和如今苦恨郁积之下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