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们为自家造房子,积极性当然很高。建筑材料和建筑规模都是统一制定好地,他们只需要领取材料在规定地方搭建起来就行。技术性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找工程组师傅们来帮忙……前后几天工夫,一片崭新的村落就出现在农场外围。
村民不需要再去远处挑水,他们通过竹制水管,直接就能从石刻水槽中获得从安全水源地源源不绝引来的清水。几乎完全按照现代形式建造的公共厕所既可以避免家家户户倒马桶污染环境,又能通过化粪池收集到大批优质肥料……总之,除了技术手段上还达不到现代水平之外,这个集体农庄的理念已经基本是现代化地了。
当庞雨得意洋洋向委员会成员们介绍他的新农村规划时,很多成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不就是当年的人民公社么。”
李教授脸上显出颇为复杂玩味的神情:
“如果再把公共食堂办起来,那就是标准的大寨化模式了。不过,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弊端?”
“您是指大锅饭政策会影响劳动积极性?”
作为七十年代生人,这边不少人显然都清楚当年那场失败的试验,而且他们也早就想到过这个问题。
“嘿嘿,教授,您忘了一点——那边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而在我们这里……”
阿德摸出厚厚一叠卖身契抖了抖,笑得活像个黄世仁: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长工佃户啊,作为地主老财还兼短毛匪,我们有充足理由和手段去管理他们。”
…………
除了在居住条件方面改善,具体生活水平上,集体农庄也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考察团进入村庄时正好开饭,于是大家理所当然都坐下来蹭一顿。他们地存粮中有足够稻米,这次战斗后又缴获不少,不过出于营养学均衡理念,哪怕是白燕滩基地内部地食堂,也经常要安排些粗粮在伙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