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十 一些“小”问题

这些短毛也是来自海外,如果他们当真能和当年那位建文皇帝扯上关系地话,那大明朝要头痛的可就远远不止区区一个铸钱问题了……

王璞这种读书人本就思维复杂,文德嗣一句话立刻激发出他无数联想,甚至还想到不久前冲撞他的那个高傲小丫头似乎正是姓朱?解庞等几位头领对其都是尊敬有加,莫非……?

思来想去,最终王介山却只能空叹一口气——反正自己现在这状况,肯定给京城官员当作附逆从贼之徒啦,这大明朝廷的事情。也轮不到他来操心了。

结果。堂下吴秀才等人告状无果,垂头丧气离开了。而堂上的王大老爷从这一天起就一直显得心事重重。而且从此之后对那位朱月月小姐一直非常尊敬,谁也猜不到其中原因。

至于新银元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则与上述恰好相反——那帮子酸丁腐儒把朱元璋头像看的神圣无比,而更多的人群则对其完全无视。

虽然当初在给官员发工资时,也按照一定比例给了零钱辅币,但在实际流通中,辅币地数量根本不够用。于是很多实用主义者仍然按照原来习惯,毫不犹豫操起了专门用来剪银子的大剪刀……李老教授原本还指望那个头像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呢,现在看来纯属空想。

银币发行短短数天后,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非标准辅币:有半圆形的,也有四分之一圆的,都是用壹圆银币肢解而成。文德嗣等人甚至还见到过被十分之一等分的壹圆残骸,分得极其平均,在市面上被当作一角钱在使用,倒也挺受欢迎。

这还是比较“正常”地用法,而某些走歪门邪道的不良人士则又更进一步——很快负责货币发行的文德嗣就收到好几家商户报告:说他们收到的银元比标准规格要轻。

文德嗣先是大为吃惊,这些银币都是同一台机器压制出来,不可能有大小差异的,结果收上来一批一看,才发现这些银币居然都被人削去外面一圈,硬是比原来小了一号。

城管队的效率相当高,没过几天就破了案:果然是有这么个团伙,他们专门收集银币,用锉刀刮小一圈之后再拿出去用掉。同时重铸刮下来的银屑,以此来牟取暴利!

每一枚银币都被刮掉大概十分之一左右,但在市面上一样能用得出去。因为老百姓已经开始承认钱币的面值,只要他们能把这钱以同样面值花出去,他们就不介意这钱实际有多重。

那伙犯罪分子理所当然都被送去劳动改造了,但文德嗣和林峰等人对他们的头脑之敏锐却颇感欣赏——这么快就能意识到货币面值与其实际价值无关的概念,是聪明人啊!如果大明朝老百姓都有这么灵活地头脑,他们发行纸币地计划可就能大大提前呢。

当然,眼前这种混乱的局面肯定不能持续下去,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确保银元货币体系地正常运行,经过委员会众人商议之后,制定了几项应对措施:

首先是大大增加辅币供应量,把原先按照现代标准的辅币供应比例翻倍,虽然这样做利润会减少一些,但他们还可以用降低银元成色的办法来弥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