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 71 章

当然,后来他逐渐发现,是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太过认真了,才会与他人格格不入。其实老师们只是说说而已,自己过分在意了。

“但是……”

邢远低着头,依然会为此黯然神伤。

回过神时,他只觉眼睛发酸,视界模糊。自己还是那么没用啊,还会困于过去的不成熟。

邢远擦了擦眼,刚刚抬头,余光注意到视线,不禁惊愣。

犹格先生不知何时已经结束阅读了,正看着自己。也许是因为自己发呆,正在沉思,所以没有打扰。

“抱歉走神了。”邢远慌忙道。

“没事。”祂表情平静,但好像相比之前有点变化,眼神带着深意,仿佛还有几分关切。

邢远看着犹格先生,心中缓了口气,还好,犹格先生应该没有异界朋友们说的那些问题,这真是太好了。

他于是问道:“犹格先生认为这个故事怎么样?”

祂看着邢远,浅浅地笑了,然后,缓缓地还原了邢远在其中的思路逻辑,

邢远安静地听着,视线一直定格在地面,听得出神,眼中泛着水光。

是的,对于异界朋友来说,且不说其他,阅读首先是“能不能读懂”的问题。这个问题,即使不是异界朋友,现代人也能感觉得到。

其实根本上,异界人本土人、古人今人,面临的问题都相差不多。

现代人看古籍,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问题,读不懂古文怎么办,字不认识怎么办,读音怕错了怎么办。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因此读之前,总要找个好的注解版本,最好是全注疏,全部已经解读好的,这样读完之后,自己一定就能懂了。

果真是这样吗?是,也不是。

只有写出《黄帝内经》的人才真正知道书的内容,其他人,哪怕是亲朋好友,或是弟子的理解,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尽信。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得到再好的注疏,那也不一定解释了书中的真意,更何况,古代人写文,还充满着“言外之意”。

换句话说,阅读《黄帝内经》,要先把《黄帝内经》真正的内涵悬置起来,对此外的任何人,哪怕是大学者大权威的说法,都要抱有存疑态度,将他们的说法作为自己通往真正内涵的重要参考依据。

然后,我们就获得了一个自由,是的,解读的自由,这是非常关键的东西。

但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注疏都不看,先自己去品味古书的文字,读出来,一定要读出来,同时还要写,多少遍都随人,但就是要写。

读音会改变,但不重要,读的过程,其实是人对“字”的印象不断加深的过程,写也是,心随着文字的形而流动,书法书道藏于其中。

如果……你相信那些“字”源于非凡,内涵无限神圣,那么,字就可能向你揭露祂的神秘。

人类的阅读行为即使放在现代都充满着不可解的谜团,保留一点神秘的思维倒也无伤大雅。

还记得之前说到的“象”思维吗,这是不是又是寻“象”的思维?是的,读写时,可能都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读着读着,又觉得自己似懂非懂,那是因为字的象进入了人的思想。

读的越多,脑中的象也就越多。读的越久,脑中的象也就越深。

小象们沉淀、不断沉淀,然后逐渐汇聚,终将形成一个大象,读到这里时,也就读到了它的一个理解层次,那个大象还只是浅层次的大象,大象之中,还有大象,阅读层次不断加深。

这是种花文明相对独有的一个阅读现象。

而这个现象,直接就体现在了《黄帝内经》本身。

虽然众所周知,《黄帝内经》作者不详,具体成书年代不好考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的一个事实是,《黄帝内经》是跨越好几代,集体编撰而成的书。

也就是说,它有很多作者,很多曾经是它的读者的人,成为了它的作者,继续将它创作。

这些读者们看到的“真理”也各不相同,读取的大象层次不一,捕捉到的概念也就不一。他们脑中的大象合在一起,组成了集体编撰的《黄帝内经》。

所以,常人读不通《黄帝内经》并不奇怪,它本身就是多人的阅读成果,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看法,这些层次甚至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说法不一。

不过,如果对古籍只是兴趣而已,大可不必难为自己,看一些注疏本其实也就够了。

但常人的阅读经常是还未到这里就停止了。

因为什么?因为不信,不信古人所描绘的事物,不信古人所相信的事物。

这才是真正的门槛。

这并不是说生活中一定要相信这些知识,而是至少读的时候,要带入《黄帝内经》编撰者们的世界观。他们带着究极真理的态度,而我们带着质疑他们的态度,又怎么可能读懂呢。

五脏六腑五根六识等,经常被认为是各种物象的附会,但是要知道,这世上只有一个文明会这么解释人体,只有一个文明能将人体“附会”到如此地步。

如果人们看神话或神异书籍,脑子首先想的是否定,否定完了就什么都没了,后面还能有什么。

跨越这个门槛,进入古人的世界,再进入文字之中,进入象的世界,完成这几步,才是真正走到了古人面前。

在这方面,异界朋友们与其说灵感强、阅读能力强,还不如说,他们没有太多思维限制,因此容易接受,容易相信。

而邢远的翻译策略也正基于以上这些想法。

是,《黄帝内经》是不同层次的人体知识,那么,自己应该怎么翻译呢。

答案是挖出最大的象。

《黄帝内经》最大的象是什么?

是人(人体)。

邢远翻译了第一章“天”,第二章“地”,第三第四章“人”,天地分别是人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第四章是一体的,无所谓区分,他在第三章特别强调了天地人合一这点,然后在第四章特别强调了人之内的人本身,侧重点不同,或者说,第三章是一个过渡,第四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帝内经》。

也就是说,他的翻译说简单非常简单,仅仅是展现了三个大象以及一个思路而已。

但事实上已经展露够了,有了这三个大象,剩下的知识会自动演化,具象到生活,具象到具体的人体情况。

因为,《黄帝内经》的知识并不在文字里,而是在人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