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六千,多写了一些,来晚了)

耶律乙辛也唯有不再多说。

当然,也如耶律乙辛所想,这种事情在大战之前爆出来,是真要打击军民之心的,甚至还会造成各种流言到处泛滥。

比如,萧扈把朝廷大军引进了宋人的埋伏圈,致使朝廷十几万大军一败涂地,只能困守燕京城。

萧扈把朝廷的攻防图都给了宋人。

萧扈把进城的密道给了宋人。

萧扈甚至早已在城中安排了接应的人马,到时候里应外合之下,就会一举打破燕京。

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流言,自然是燕京城内真的有一批人唯恐天下不乱,有那么一批人真的想看到宋军打破燕京城池。

为何?

很简单,因为不论哪个时代,总有对朝廷不满的人,总有异见份子。

这些流言之所以在萧扈投敌之事爆发出来之后,立马就甚嚣尘上,更因为这燕京城本就是汉人聚居之地,这城内有几十万汉人,汉人多了,不免就有一部分心向故国的人。

不过真要认真说,宋也并非燕云汉人的故国,还没有宋朝的时候,燕云就是辽国的地盘了。还是同一个民族,终究还是会有凝聚力,天生的血缘,哪怕过了一百多年,依旧还有一些割舍不断。

至少在对待战争的胜负上,燕云的汉人与其他民族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对于那些对宋并没有多少感情的汉人来说,辽国胜了,他们自然高兴,生活继续。

但是辽国败了,这些对宋并没有多少感情的汉人,其实也并不会十分担心,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同胞打胜了,进了燕京城,应该也不会对本地汉人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日子应该依旧还能继续过下去。

但也有一部分汉人会与契丹人站在一起,比如那些吃朝廷饭而家大业大的,又或者本身就在朝廷当官的家族,还有靠着官府朝廷吃饭吃得还不错的汉人。

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燕京城外有良田万顷的韩才清韩老爷子,他在知道宋军要兵临城下的第一时刻,就带着家中的几百心腹进城了,甚至给家中这些人都发了兵器,大概是要与城池共存亡的态度。

类似韩才清这种人,还不少。燕京城内,越是混得好的汉人,就越会与辽人一条心,这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底层的汉人,自然态度越暧昧一些。但是其中又还有一道关系,在城市里,往往底层的人都是依靠着上层的人生活的,也就是说上层的人会对下层的人有一定的控制力。

就如流言可以满城风雨,却并没有几个汉人真的会想着要拿命去里应外合迎接宋军入城。

以上大概就是燕云汉人对于辽宋两国态度的一个整体写照了。

而城外的甘奇,正在紧皱眉头思虑着,他还在纠结于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境。再等天一亮,这城到底是攻还是不攻?

这也是个大问题,因为甘奇麾下人手不多,能用在城墙上消耗的士卒不多。

攻城,对于甘奇而言好像就是赌博一样,有可能胜,也有可能败。

甘奇在想着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最好是先不用攻城的办法,不用赌博就是最好不过的。

在一种焦虑中,甘奇在自己临时的中军大帐里,踱步不止。

他一会儿看着地图发呆,一会儿站在门口看着哪座巨大的城池发呆。

他甚至脑中不断去回忆自己以往的记忆,听过的战争故事。

比如,有人把河道掘开,引洪水淹城池。但是燕京城附近,好像并没有这么大的河流。

有人挖地道入城,甘奇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件事,而且挖地道也并非真的就是能破城的办法。

想破了脑袋的甘奇,甚至想着如果自己有大魔导师刘秀那般的绝技,能抬手召唤一场流星雨就好了。

……

想着想着,甘奇再次在一种紧张的思绪中一夜未眠。

东边的朝阳初起,甘奇甚至喃喃自嘲一语:“难怪那些做大事的人会经常失眠……难道真得修仙才能打胜仗?”

却是话音刚落,甘奇看着那朝阳,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经常以弱胜强的军事大师,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的人,北京太祖,姓毛。

此时甘奇就在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这位大师,最擅长的一种战法就是围点打援。

所谓围点打援,就是围而不攻,不断埋伏敌人的援军,把敌人的援军都消灭了,这个点自然就崩溃了。

想到这里,甘奇一夜未眠的疲惫陡然消失一空,兴奋不已。

之前一直想着一定要在援军来之前把燕京城打破,想了整整一夜,想得甘奇脑袋都要炸了,此时的甘奇忽然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燕京城是有援军,十来天之内就会回来,但是这支援军显然是必须要回来的,这支援军是被动的,是暂时没有自己的指挥权的,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赶到燕京城来救援。

把这支援军消灭了,一切就解决了。否则就算今天能打下燕京城,转过头来,还要面对敌人十万大军的反攻,那个时候,这十万大军反倒是有主动权的,而甘奇就会变成被动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