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面容成熟俊美,鼻梁高挺,薄唇轻抿,穿着一身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有着文人的三分儒雅,却又带着一丝严谨与克制。
苏葵心里有了数:“你好,我是苏葵,暂时住在这里。你是赵老师家里人吧?”
他怔了一下,侧身让开:“我来看我母亲。”
“是小苏回来了吗?”赵芝兰从屋里走出来。
苏葵提起手中的一条鱼:“赵老师,我先把鱼放厨房里。”
“哎你放着放着。”赵芝兰连忙叫旁边站着的人,“成明,还不快给小苏接着。”
“给我吧。”他手指干净修长,骨节分明,像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
鱼虽然杀了,但还是不时抽动,陆成明接过去的时候正好跳动一下,他那张冷淡克制的脸也禁不住慌了一下。
苏葵忍不住笑:“还是给我吧。”
“让他去,他又不是不知道放哪。”
苏葵被赵芝兰拉着坐下,也就错过了他略微发红的耳尖。
“你也真是太破费了。就住几个月哪里值当买这么多东西?”赵芝兰捏着苏葵的手臂,“看你这瘦的,待会儿我把那鱼炖了,给你补补。”
陆成明走出来,他刚洗过手,正用纸巾擦干。
赵芝兰埋怨他:“你说说,看见人来了也不知道介绍介绍自己。”
他看向苏葵,微微颔首:“你好,我是陆成明。”
说完他就没话了。
“小苏你别在意,他这个人就是不爱说话,在国外待了几年了,还是这样,闷得很。”赵芝兰叹气,“不然也不会到现在还没成家了。”
“妈,我现在只想跟着老师好好做研究,成家的事情实在无心考虑。”
陆成明今年27岁,23岁的时候出国,已是五年没在父母面前尽孝,看着赵芝兰黑发中夹杂着的几根银丝,他心里顿时生出愧疚来:“抱歉。”
看着这个优秀的儿子,赵芝兰又是骄傲又是担忧:“跟我道什么歉,日子总归是你的,你也别嫌妈烦,现在有我们陪着你,以后我们老了走了,谁又能陪着你呢?”
他语气淡淡,却又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我已决心将余生都献给祖国,看到国家繁盛,就是我唯一的心愿。”
苏葵忽然想起历史上这段时间的研究,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叹与敬佩。
她说:“陆同志能在国家科研领域遭到封锁的时候毅然走出去,又能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排除千难万险回来,满怀赤子心,一腔报国情,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两人没想到苏葵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赵芝兰眼眶悄悄红了。
陆成明没想到会在这里听到这样高的评价,有些不好意思:“我不过尽到我的一份力,并没有你说的那样高尚。”
“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正因为人人都抱着这样的奉献之心,我们的国家才会越发走向强盛,不是吗?”苏葵感叹,“这样的爱国之心即便是远隔重洋也无法阻挡。”
“是,我从未有一日忘记我的祖国。”即便是在梦中,他也惦念着这片孕育了他的土地。即便是高官厚禄,豪车楼房,也不能牵绊他奔向祖国的脚步。
她看着红了眼眶的赵芝兰,安慰道:“陆同志有着这样的赤诚之心,可见家庭的言传身教,您应该骄傲才是。”
“我哪里不懂这个道理?只是建设国家哪有那么快,又不知道他做什么研究,难道研究不成他要孤单一辈子吗?”
就像她说的,并不是真的想催儿子结婚,只是怕他们走了后,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您就放心吧,现在我们是全国上下一条心,有人才,有力量,有决心,任何阻碍都不能打倒我们,陆同志他们一定会很快成功的。”
而她已经提前看过了未来,知道这一天终将来临。
陆成明有些讶异地看着苏葵,即便他也有着坚定的信念,却也时有看不清前路的迷茫,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却比他还要坚定,她是这样信任他们,甚至让他产生了些许羞愧。
“小苏啊,枉我多活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你一个年轻人看得通透。”赵芝兰感叹着,也收了情绪,问陆成明:“这次回来不会再走了吧?”
“京大已经特聘我为教授,除却上课,我暂时会在科学院跟老师做一些研究。”他有些愧疚,“可能没有时间来这儿看您了。”
赵芝兰心中一动,儿子好不容易回来,她自然是想多看看他,他工作那么忙,也不知道能不能好好照顾自己。
就是……她看着苏葵,眼里有着迟疑。
苏葵看出她的担忧,笑道:“说起来,您也好久没回家了,陆同志好不容易回来,应该一家人好好团圆才对。”
“也好,等我这两天把事情交接好。”赵芝兰拍拍苏葵的手,领了她的好意,又道,“我走了这房子你还是继续住,就当帮老师看房了。”
苏葵知道赵芝兰是不想收她钱,她答应下来,打算临走时帮赵芝兰买些东西带上。
“我这一走,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了……”相处这些日子,她对苏葵这个努力上进的孩子很有好感。
苏葵笑了:“赵老师,您忘了,再过几个月,我也考到京大去,咱们到时候还能再见。”
“诶,对!考京大,考京大好!”赵芝兰就喜欢苏葵身上这股子自信的劲头,“到时候还请你来老师家住!”
赵芝兰琢磨着去炖鱼,可最终陆成明也没能喝上这鱼汤,科学院他那边明天就要去报道,他时间紧,今天就得走。
“妈,过两天我可能也没法去接您了。”他十分愧疚,回去一忙起来,恐怕一点时间也抽不出来。
“妈又不是不认识路,还用你接。”赵芝兰说着又红了眼眶,忍不住叮嘱,“回去要好好照顾自己,再忙也别忘了吃饭。”
两人一路送他到火车站。
听说苏葵准备考大学,走前他向苏葵说道:“不知你以后打算考什么专业,我那里有我上学时留下的一些笔记,如果不嫌弃,我可以寄给你。”
“太谢谢您了,我正缺这些东西。”她学的东西和这个时代终究有些差别,正好可以拿来参考对照。何况别的不说,一位科学家的笔记,就足够有价值了。
“你可以不用称呼‘您’的。”他忽然说。
“什么?”苏葵没有听清,而火车快要发动,他最终也没说什么。
火车载着他与他的梦想,驶向前方。
四十个学生的试卷,几个老师加班加点,甚至将赵芝兰也请来,才赶在星期天批改完。
小王老师拿着苏葵的试卷,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小王老师,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不对,而是太对了!
“校长,我平时是不是太不关心学生了?”他忍不住也产生了和陈校长林老师相同的疑问。
如果不是因为他不关心学生,怎么会错过这样的人才?不,这已经不属于人才的范畴了,是天才!
“是苏葵的试卷吧?”陈校长了然,并且十分理解他,“她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我看她特别适合学数学。”
“不,校长,她适合学英语!”即便是早就看过她答题,但改完之后小王老师还是震惊了,因为没有作文,那是一丁点扣分的地方都找不到,“你知道她英语考了多少吗?满分!”
“她数学也是满分!”陈校长也道。“其实我觉得她适合学语文。”
两人一起看向林老师:“她语文也是满分?”
“那倒不是。”林老师悠悠道,“可你们别忘了,她曾经在《北方日报》上发表过文章,这文学水平还用说吗?”
两人不服:“她数学/英语才是满分,她就适合学数学/英语!”
“其实她物理……”
“其实她化学……”
又有两位老师同时开口,大家都愣住了。
陈校长:“试卷已经改完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算一下总分?”
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苏葵的试卷找出来,放在一起,一溜的满分高分震惊了所有人。
半晌,陈校长代替大家发出了灵魂疑问:“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考完要人命的三天,又是等待处刑的两天。李卫民怀着上学如上坟的心情走到学校,发现大家都站在教室门口,好像化成了石雕。
“咋了?”他拉住他同桌。
同桌整个人愣愣的:“成绩贴出来了。”
啥!考那么难的试就算了,怎么还把成绩贴出来,这不是公开处刑吗?
李卫民急了,往前凑过去看。他很有自知之明,直接从最下面开始看,果然,在最下面看见了他自己。
他再往下看,没了。没了?他连忙再看,后面没名字了,他就是最后一个!
怎么可能,苏葵呢?他还是下意识以为像以前一样,苏葵在他后面。
可上下一看居然都没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他猛然想起苏葵说过的话,不由咽了咽口水,小心往最上面看去。
第一名:苏葵。
瞳孔一瞬间睁大,心跳一瞬间停止。再看几遍还是那个名字依旧高高待在榜首。
他呆呆问同桌:“是我瞎了吗?怎么看见苏葵是第一?”
同桌表情复杂:“她真的是第一。”
李卫民也成了石化中的一员。
他在人群中找着苏葵,刘建道:“别看了,她很早就来教室学习了。”
果然,大家都在外面看成绩,教室里只有两个人坐着岿然不动。
一个苏葵,一个赵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