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敢问饭在何方?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1335 字 8个月前

“那么说起来还不如蕃薯。”崇祯上皇也知道朱慈烺在山东屯田种蕃薯的事儿。

“产量的确不如蕃薯,”吴襄笑道,“不过这玩意比蕃薯要扛饿......虽然不如大米白面,但是比蕃薯强多了。”

崇祯说:“千斤也有八石之多,如果能达到两千斤就更好了,大量种植,岂不是能解了东南粮荒?”

“上皇,番仔薯可不大耐旱,也不是很耐热,”郑芝龙接过话题,“番仔薯比较抗冻,却耐不得干旱和炎热。如果在北地不缺水的地方,倒是可以大量种植......番仔薯有百日即可收获,即便在北方寒地,三月播种,七月就能收获。收获以后可以加工成薯粉,就能长久储存了。”

朱慈烺已经吃完了一根鸡腿,扭头看着郑芝龙,“老泰山还懂种地?”

郑芝龙笑了笑,“种地是不会的,不过臣家在台湾屯垦,雇了不少精通农事的老农。臣时常和他们交谈,所以知道一些农事。这番仔薯和蕃薯,只要种对了地方,都是可以活命的。”

“你们家在台湾开了多少荒?”朱慈烺问。

荷兰人现在已经从台湾撤出,郑家现在成了台湾之主——台湾日后号称宝岛,但是在17世纪还是蛮荒状态,又有“黑水洋”(一道速度很快的洋流)阻挡,如果不是郑家这样的海贼世家,进出台湾岛都不容易。

所以开发台湾的事儿对大明朝廷来说,差不多就是个无底洞,可不能拿民脂民膏硬往里面填,还是委托给郑家去开发比较妥当。

“回禀皇上,”郑芝龙道,“臣家这两年在台湾下了血本,垦荒多至三十万亩,半数则种了甘蔗,余下的则种植芋头、蕃薯、水稻和各种果蔬。

甘蔗可以用来熬糖,能卖不少钱。稻米能养人,不过产量不高,所以得种些蕃薯以补不足,至于芋头,可以给人吃,也能喂猪。”

“台湾的稻米产量不高?”朱慈烺问,“为什么呀?台湾气候湿润温暖,水稻一年两熟不成问题吧?两熟相加,亩产怎么都能有三四石白米吧?”

郑芝龙连连摇头:“没有那么好,真有那么好,台湾这么好荒到现在?陛下有所不知,台湾风大,每到夏季就是一阵阵的狂风,经常能把长到一半的稻米吹倒。所有上岛开垦的百姓必须要种植蕃薯和芋头,这样才能保证口粮供应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