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出生在这个两代人都亲荷的华商家庭的韦青木,却因为先后在巴达维亚儒经学堂和南京大学堂求学,从而进入了大明朝廷的外交体系(这样的经历当然是刻意安排好了的),最后成为了大明朝廷在巴达维亚的代理人。
通过这位韦大领事,大明朝廷和巴达维亚当地的华商就算搭上线了——仅仅是搭上线,因为朱慈烺从来就不会对南洋华侨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更不会一次性向巴达维亚的华侨提供过多的军事、外交和政治上的支援。
因为朱慈烺非常清楚这帮背井离乡去爪哇岛谋生的华侨不仅没有多大的力量,而且也没有驾驭强大力量的能力和思想准备。就算给他们足够的燧发枪和大炮,他们也当不了殖民者,也赶不走荷兰人。
所以朱皇帝对巴达维亚华侨的政策就是提供有限的帮助,同时输出新儒学,培养具有一定战斗精神的新华侨。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驻巴达维亚的使团,还是那些有力的大明商行,还是儒经学堂的老师,都无一例外的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大明对巴达维亚和爪哇岛没有任何企图......而且,荷兰是大明的好朋友!
可别以为这种温和的路线会让马特索尔科总督感到舒服,恰恰相反,这位荷属东印度的总督情愿中国人采取激烈对抗的路线,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反击。
可是狡诈的中国皇帝却一边缓慢而坚定的增强自己在整个南洋地区的实力,一边却在努力维持同荷兰的友好并且让荷兰东印度公司能够从和中国的贸易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哪怕东印度公司的各种小动作不断,甚至公开推动反对天朝帝国的马六甲联盟的成立,朱皇帝都没有一点被激怒的意思......当然了,没有被激怒的朱皇帝只是对荷兰人异乎寻常的友好,并没有因此放慢南下的步伐!
而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政策则让马特索尔科总督左右为难,想要全力对抗南下的明朝,却又没有办法放弃丰厚的利润,最后只能在对抗和合作这两条路线当中不停的摇摆。
面对天朝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整个荷兰都全力以赴,都未必能有胜算,何况一个左右摇摆的东印度公司?
所以马特索尔科总督倒是非常期待韦青木能够给他带来决裂的消息......当然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今年只有二十五岁的韦青木在总督府的小会客厅里静静的等着马特索尔科,这位年轻的领事的内心其实也和马特索尔科一样,期待彻底的决裂。
虽然彻底决裂会让韦氏家族在巴达维亚的生意蒙受重大损失,但是他的家族早就做好了准备!
大笔的资金已经通过东印度公司的银行汇往了广州,族中的老弱也迁去了万丹。中国区的大宅也早就被改造成了堡垒,如果真的发生对抗,凭借着大宅、使馆和其它一些坚固的商馆,巴达维亚的华侨一定可以坚守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