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韦青木说的话,马特索尔科总督是半信半疑的。
之所以半信,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明的对外贸易和殖民开拓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有200多艘载重300吨以上的商船在跑中欧航线,先不说每年通过它们出口的货物价值多少,但是通过它们输往大明爪哇米就多达五万吨。
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商船会在从欧洲前往中国的途中停靠巴达维亚港,然后装上一二百吨的稻米用来充抵大明的关税。
所以每年从巴达维亚输往大明的稻米应该在十万吨以上,而这些稻米又大部分都产自巴达维亚周围的华商农场。
如果巴达维亚毁于战火,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也退出东亚。那么大明每年输入的稻米数量,就会减少十万吨这个数目大约占到大明每年的粮食输入量的一成。
当然了,十万吨稻米难不倒如今的天朝帝国。虽然大明本土的人口这些年增长并不慢,很有可能已经接近一亿八千万。但是随着中原和东北粮食生产的逐渐恢复,供应还是比较宽松的。
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现在还将100艘左右的商船用在了跨太平洋航线上!
这个份额可就高了,不是百分之十,而是将近三分之一!
如果没有它们,大明输往美洲的移民和货物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这个影响就有点大了
此外,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这些武装商船和其余战舰不是乖乖地滚蛋,但是转行干海盗,在太平洋上到处攻击大明的商船,那么大明粮食的输入量和移民前往美洲的数量只怕都要面临大幅下降了。
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啊!它不可能长期支持一场不可能获得收入,同时还耗费巨大的战争。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一家为股东赚钱的公司,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替荷兰共和国统治巴达维亚和马六甲海峡,而是为了替阿姆斯特丹的股东赚钱。
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大利润来源就是中欧贸易和香料贸易。
一旦失去这两大利润来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续存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进行长期的海上私掠行动了。
而且,失去巴达维亚和香料群岛也不等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无法再为股东赚取利润而这又取决于大明天子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