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夏,天劫将至!
北京,万胜宫西暖阁内,一场小朝正在进行当中。
自打上那场大朝会后,朱由检又开始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好日子。
当然了,不早朝不等于不理政。只是不大清老早的举行折腾人的御门听政,而是在西暖阁中花一两个时辰,马马虎虎的处理一下国家大事。其实大部分事情都是很容易料理的,因为内阁会事先给出条旨,直接照批就是了——现在的朱由检已经明白当皇帝必须抓大放小的道路,如果事无巨细都想管,那是肯定管不好的。
所以朱由检御极之后,在着重进行军事改革和财政税收改革的同时,也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推行了一场旨在提高行政效率的政务改革。
这场改革谈不上轰轰烈烈,也没有军事和财政改革那么引人注目,但是重要程度却不亚于军事、财政改革。
而这场政务改革的重点,就是两条,一是放权,二是考成。
其中放权之法又分成中央和地方两部分,在中央这边是将内阁和六部合一,同时不断撤换敢于行使封驳权的六科给事中,从而让六科给事中退出决策圈,还限制了御史的权力,对于他们所上的涉及军政事务的奏章,一律留中不发。实际上也让都察院推出了行政军事的决策圈。
这样一来,中央的政务决策权就集中到了皇帝和内阁手中,责任也就非常明确了。
而在地方那头则是在在南北直隶设立行省和在两直隶、两湖、两淮行大府制,以及在大同、宣府、燕山、大宁、辽西、辽东(毛文龙的地盘)、榆林、宁夏、甘肃等实土边镇实行总兵负责制。
而考成法则是张居正留下的老办法了。不过朱由检并没有在大明全国推行考成法,而是将考成法和放权法配合实行。
凡是实行放权之法的地方,必须要进行考成——而且放权之后,地方大权或归于大府,或归于总镇,扯皮的空间小了,责任也没地方可以推,罢官下狱也能找得着人啊!
要不然,下面一堆官员互相扯皮,互相拉后腿,还争功诿过,搞得朱皇帝都不知道该拿谁开刀,但同时又不能全杀了......就是全杀了换一批人上来也一样。因为制度本身就为了让下面的人狗咬狗而制定的,不互相牵扯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