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

“嗯。”薛匪风略一点头,脸颊被亲了一口。

“谢谢你。对了,粮仓建的怎么样?今年可以开始储备了。”沈清然画了很多粮仓的图纸,当地的匠人因地制宜修改之后,朝廷征集人手修建,大部分建在地势高的地方,防止被淹。洪灾和旱灾都能导致饥荒,沈清然也摸不准哪个地方会上演哪一遭。

“你只记得太湖流域几乎颗粒无收,我在这周边选了地势高的地方建粮仓,保证每个县城一个,分散风险。明年起,太湖减少七成的粮草输出,用于储存自保。其他地方也照样。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别担心。”

“嗯。”

……

这一年秋,种植推广面积达到三十万亩,沈清然的积分上升至四千万。

他用这四千万兑换各种收割机,例如小麦,水稻,土豆等等,系统收放自如,沈清然一块地收割完毕,就藏起收割机,从容地几步跨到另一块田,再放出来,如此循环,他那蹩脚的开车技术竟然支撑他每天收割一百亩,把大量人手从农忙中空出来,派去加固粮仓,修路,以及修建河堤。

第二年春,年后第一次上朝,薛匪风假借太|宗皇帝托梦,预示明年饥荒。

“昨夜风雨大作,朕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子时,朕梦见太|宗说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年却是收成小年,火正懈怠,旱涝不明,提醒朕要早做准备。诸位爱卿怎么看?”

戚阁上前一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臣建议将陛下号召天下节衣缩食,储粮囤物,鼓励百姓深挖地窖,存满一家老小半年所需。”

薛匪风:“爱卿此言有理,准。”

其他大臣:就这么准了,不再讨论一下?反正也不是坏事,跟着同意就好了。托皇后娘娘的福,他们吃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食物,平时夫人回一趟娘家,回来都要夸皇后几句,说他修路牛逼,加上改良的车轮,马车再也不晃了,坐着特别舒服。哪家大臣媳妇怀孕了,都会派人送一筐试验田里又大又甜的黑葡萄,酸甜酸甜,开胃生津。

不死心的大臣想提一句皇上今年没有子嗣,都被夫人揪着耳朵吼“陛下已经有皇后了,你还天天替他不甘心,老实说,是不是你自己想纳妾,上个月刘戴一口气抬了十八个姨娘进门,比陛下还威风,这个月就被查出贪污摘了乌纱帽,一把年纪了老不羞。现在满朝上下以陛下和皇后娘娘以准绳,你们一天一天的,忍不住了自己想纳妾还拖陛下当借口……”

“夫人冷静!我绝无纳妾的念头!”官员立刻告饶,生怕媳妇往外一抱怨,传进陛下耳朵里。陛下后宫虚设,节衣缩食,勤政爱民;皇后不佩金饰,亲事农桑,爱民如子。当臣子的过得比皇帝舒服,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这年秋,种植面积四百万亩,积分四亿。各大新旧粮仓屯满五谷杂粮,沈清然看着各项数据,渐渐有了踏实感。

沈清然感觉自己躺在钱堆里,天上还源源不断地下钱,他现在逢种田必用辅助工具,“脚不沾地”种田,终于体验到积分花不完的快乐。

吃穿用,只要他能想到符合系统要求的兑换理由,应有尽有。

系统甚至因为给沈清然提供安|全套过于频繁,被主站警告涉黄一次——规则第一条,禁止系统以任何方式帮助宿主在异世开设色情产业。

沈清然:“这不能怪我,我也很无辜。”

……

第三年春,太湖开年大旱,庄稼育苗不顺。所有人意识到今年怕是真的不太顺,绷紧了神经节衣缩食。

沈清然提出种植短期作物,能在短时间内收成,把受灾概率压到最低。

红薯土豆相对耐旱,土豆存期久,红薯则叶茎都能食用,赶不及成熟期收成,也可以适当提前,顶多就是块茎小,叶子总能吃,也不算一点收获都没有。

但水稻小麦类的主食也要种一些,谁也说不准上天更青睐哪种作物。

沈清然召集翰林书院的大小官员,根据他口述,编写了一系列众志成城抵抗饥荒的小话本,稳定民心,防止生乱。并且在各州开设书院,提前培训了一大批教书先生,免费设置大课堂,男女老少,皆可听课。

不少百姓听说今天收成不好,改种植为养殖,而部分人干脆不抱希望,热情不高,便这样闲了下来,闲则生乱,沈清然趁此机会开化教育,给他们读书识字的机会,让他们明白,就算收成不好,也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造反闹事的都是没头脑的傻子。

太平盛世都没有这样的好事!读不起书的人家赶紧把自家孩子送进去。

五月以来,大齐雨水分布不均,太湖春旱之后,大雨连着下了一个月,湖水高涨,良田万顷。

沈清然亲自到太湖视察,渐渐漫过堤岸的湖水仿佛咆哮的猛兽,日夜不停冲击着关押它的腐朽牢笼。

薛匪风下令五天之内,居住在下游的百姓迁往高地,地里的粮食能收则收,收不完的直接放弃,保命要紧。

但总有抱着侥幸心理的人,带着全家老小,在地里一刻不停地收割水稻。

还不止一家。

沈清然巡视经过,看见王家村的地里还逗留有大量农民。里长接了县城的指令,要一个不落地把人牵走,此刻正急得不得了,好说歹说,一群人就是不肯走。

里长愁白了胡子,他平时怎么就没发现王家村的人这么倔呢!

不仅不走,还一家老小齐上阵,一淹淹一窝。

王家村水土好,有地下泉,今年开春,其他村庄的人见老天爷滴水未下,纷纷认为这是警示,今年不会有好收成,种田也敷衍。又下了大雨,水稻扬花不佳,产量眼见不行,放弃了也干脆。但是王家村不这样,他们借着泉水的灌溉,照旧勤奋劳作,水稻长势喜人,被羡慕了几个月,怎么都不肯放弃。

稻穗的末端还泛着点青,五岁的稚子光着脚丫满田跑,抓着一大把稻穗递给打穗的爷爷。年轻男女弯着腰,使出平生最快的速度割稻。

沈清然看着这固执的一村人,颇感无力。这几百人,抓也不是,劝也没用。

“大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官府储好了粮食,咱不差这点稻子。”

王大爷头发花白,手臂干瘦,晒了一辈子外露的皮肤都黑黝黝的,他抬头一看周围围了一队官兵,便知面前的年轻人来头不小。

“我不走,都是一只脚迈进棺材的人了,多割点麦子,就当是赚了。”他梗着脖子,浑浊的双眼看着手中的稻子,流露一股庄稼汉独有的对土地和粮食的深切眷恋,“我舍不得啊,你看它们长得多好,这稻穗,还差二十天就到季节了!小伙子没种过田吧,你要是种过,就不会说这种话了。”

沈清然种的田加起来比全村人都多,他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但是王家村的老头们都很固执,稍微松动些,就让媳妇抱着孙子先上山躲避。

“叮——一颗北非假木贼种子发芽。”

北非假木贼是一种发芽极快的植物,遇水十分钟发芽,比绿豆快得多,系统能做到在遇水第一分钟给予提示。

沈清然在河岸设了哨兵,按严重程度,每次催芽一到三颗。三颗表示大范围决堤。

沈清然劝不动这群人,他本来只是路过,前去高地和薛匪风汇合,薛匪风在那里指挥安排临时住所。

但他看着眼前的情景,脚底生根,走不动路。这些人还不相信官府会发粮,种了半年的心血,眼看有所成,放弃了说不定也会饿死,这种心情他能够理解,但不支持。

放着这群大胆的人在这里等死,沈清然怎么也做不到。

他闭了闭眼,顶着被薛匪风削一顿的危险,兑换了一辆最大型的水稻收割机。

“四十岁以上、十五以下的人,看个人能力挑一担水稻先走,必须走,谁家还留人,我就不帮忙。剩下的,在收割机后头拿好麻袋装稻子,动作利索一点!”

机械轰鸣,仿佛巨雷炸响,收割滚轮长达八米,震动下移,对准了水稻的腰杆,瞬间犁平了一块田。

稻子齐刷刷地倒下,稻穗被绞得一干二净。

最近下雨,湿透的稻子容易堵塞管道,接下来的天气也不具备晾干的条件,堆积容易发芽。沈清然花了十倍的积分,在收割机内部配置了半烘干程序,出来的稻子直接就是晒过两天的干燥程度。

王家村的人都震惊了。

竟然是皇后!

能指挥五谷收成的全天下只有皇后!

“愣着干什么,快接稻子。”

老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剩下的青壮年拿着各种盛装工具,在收割机左侧口接稻子。

沈清然割稻子的速度惊人,一小时割完了王家村全部稻田。到是运输的速度跟不上,光靠王家村的一百号壮年,肩膀一担一担地挑,路程还远,杯水车薪。

这片地地势低,洪水以来,首当其冲,因而离高地也有一段很长的上坡距离,路窄且抖,沈清然就是想开车都不行。

“叮——两颗北非假木贼种子发芽。”

沈清然似乎能听见远处波涛咆哮,他沉住气,不容商量道:“再一炷香的时间,运多少是多少,再逗留别怪我翻脸。”

王家人不舍地看了一眼地里打包好的稻子,视线匆匆地收回,都知道面前的人是皇后,已经冒着危险在这里帮他们,谁还敢质疑。

沈清然指挥着队伍,忽然前头乌泱泱来了一大片人,手里都拿着扁担和箩筐。

“皇后娘娘!我们来帮您!”

“原来这就是皇后啊!我见到皇后了!”

沈清然看着这一群明显过于兴奋的人,脑壳疼,总算知道薛匪风每次生气的感受。

都要决堤了不好好再上面待着还干什么!

王家村先上高地的人和别村的村民一说,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知道皇后来了,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王家村收稻子!洪水就要来了皇后还在下面指挥王家村的人挑稻子!

太湖周边的人去年开始就种沈清然提供的种子,产量翻了一倍,心里头高兴得不行,都对皇后特别敬仰,要不是朝廷禁止,各地早就给沈清然建庙供奉。

这下还怎么坐得住!

“老王,你们村这次做得不地道啊!”有人谴责王家村。

“兄弟们,咱们下山去帮皇后娘娘!”

一呼百应。

沈清然看着人数迅速增加了三倍,眼眶有些湿润。

还有点着急,阵仗这么大,离薛匪风知道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