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0章 三生有幸?!

这就搞的许家,不得不也开始散装卖给抵达盐场的百姓,更关键是,那些百姓,直接从盐场买了盐,也没人念着许家的好,反而都在私下里传播,现在多散装买一批许家的盐,李家盐场就能多留存一些……以后这也能维持的更久。

这差点没把许继骞那个家主给气死。

李元书也是觉得,苏恒本就是同情,或者正视百姓这个群体的大人物,才会在三天前的酒楼上,说出那些话,他之前两天不管怎么做,事情格局的确不大。

无非是为了保护王汉家附近几十上百户无辜百姓不破产,不被逼迫的卖儿卖女,才搞了那么大动静,今天一出,就是薛城十几万百姓,都可能从中受益的。

百姓受益越多,亏本的就是李家、许家、还有以往当中间商的盐商们。

哪怕这种受益和惠及,只是短期的,不是长远的,可这也算是李家尽自己能力,勉强做到的。

李家同样明白,价格战,没办法降到10文,更别说以下了,封建时代食盐昂贵,最主要一点是运输成本,官商联手后的税收等成本高昂。

可在这里本就是沿海盐场城市,运输成本几乎……薛城百姓出城走几里十几里就到了。王室或朝廷在这盐业里收不上税,就是一个李家许家等士绅豪门,煮盐的一个成本而已。

这里是如此,其他鲁国沿海盐场,一样如此,海运还特别发达,运输成本就基本大幅度暴跌,再降价,那真是自绝于鲁国士林,引起仇敌无数的了。

伴随着李元书的话,李望江再次思索起来,几十个呼吸后,他才笑道,“既然那位大人物,格局那么高,你都做到这些了,才是勉强合格,下次见他你可以问一下,在鲁国有谁能让他值得欣赏的。”

“有了一个对比标准,咱们才好确定下一步怎么做。”

李元书哑然,父亲这个主意还真是画龙点睛了,如果只从还可以、还凑合,勉强合格等去判断,这苏恒眼光真的高的没边了,对李元书也算是一种打击?

但凡事,要看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