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和天师。
然后等着皇帝和天师登位之后,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捷报。
那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号称是西夏中兴之主的李仁孝,如今本来应该只有十多岁多岁的年纪。历史上正是他和李乾顺把西夏带入鼎盛之时。
无奈,原本应该正风华正茂的李乾顺却在兴庆府大地震之后,就呕血倒地。在后来被王厚围城的时候,直接忧惧而死,皇位交给了他的儿子李仁孝,总算是没有当上亡国之君。
历史上这位李仁孝也不是一个简单角色,一直活到七十岁不说,还在改革之中把西夏的国力发展到鼎盛。
但是这时候,他却没有半点的那种中兴之主的意气风发。看起来却就狼狈的很了,佝偻着身子,被风吹的一头乱发,有着瑟瑟发抖的意思,看起来狼狈异常。
其他那些钟鼎玉食的皇族和贵族们,同样狼狈,一个个穿着白衣,头发在风中如同乱草,就好像转眼要被送上屠宰场的猪牛一般。甚至让人不由都生出一丝恻隐之心来。
神霄天宫高达数十米,下方的仰视上去,连帽子都要下来。根本什么都看不到。便算是上面往下望去,人都不过比蚂蚁大太多。
一群亡国君臣们,刚刚走入神霄天宫之下。忽然各种光芒聚起,就在神霄天宫外面雪白的墙壁上,汇聚成一幅图画。
大宋君臣们,个个高踞在那种如同琉璃一般辉煌的宝顶之下,地板同样光可鉴人。文武百官们,分两半肃立,拱卫在丹陛的赵佶和文飞座下。就好像凌霄宝殿的高高在上的诸神们一般,俯视下来。
让那些原本就是国破家亡的俘虏们,更是自卑惭愧的之极,甚至心中生出念头。难怪我等会落到如此下场,难怪难怪。
而大宋百姓们,看到这么一幕,却就是与有荣焉了。无数的欢呼声浪,一浪大过一浪的不断喧腾。甚至不用扩音器,就能够让高踞其上的大宋君臣们听到。
同样的,这对于大宋君臣们,也是一个相当的离奇的经历。真的好像是自己这些人变成了天帝的众神一般,高不可攀。
他们所能看到的,同样是一个屏幕之中适时同步直播出来的楼下的景象。看着那些西夏君臣们的狼狈样子,这么一对比,就有那么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甚至原本很多虽然不敢反对神霄天宫献俘,但是心里却有很多看法的大臣们,在这种时候也变得很容易转过心思。
这并不奇怪,要不然历代以来也不会有宫门阙上颁布法典的传统。正是所谓的“王者门外,阙所以悬教象之书于象魏也。”
后世的承天门,当然以后会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在此门的堞口设金凤朵云。皇帝发下圣旨的时候,王公百官朝服集午门,等在楼下面。
宣诏官身穿朝服读过之后,就放在金凤嘴巴里用绳子吊下去。然后奉诏官等在楼下用朵云接过来。
这是明清时候,而北宋时候同样是大礼御楼肆赦,亦用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