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做就做,你那么多废话干嘛?要不然你离我远一点,别在旁边影响我学习。”
项浩宇翻了一个白眼,无奈的将自己的笔墨都拿了过来:“行行行,我舍命陪君子了行不?真是的,我怎么认识了你这么一个人?”
“认识了我这么一个人,算你命运。”
“却!”
跟基础薄弱的刘康相比,项浩宇显然更胜一筹,每次做完题后,他俩都会对一遍,还会对一下正确答案。
一开始,项浩宇没感觉这样做什么用,但多做了几次之后,他隐隐有一种感觉——他好像做题更快了?下笔的时候,也有了些东西。
他知道刘康基础比不上自己,对答案的时候,也会跟刘康讲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答,跟正确答案相比,自己的答案差在哪里,但也不是全无优点,比如……
如果是刘康之前没有学到的内容,刘康会做一个记号,事后将知识点翻出来,重新实录一下。
乡试其实没有县试、府试那么复杂,不仅所考的题目以基础为主,考得比较简单,主要以墨义、帖经、诗赋为主,策问、经义为辅(甚至有的时候不考)。
所考内容,一般也不会超乎四书五经。
只有到了后面的县试、府试,随着考试的层级不同,所考的范围才会一级比一级大,一级比一级难,甚至以策问、经义为主。
尤其是到了殿试,那更是难上加难,除非是近天子者,否则很难摸清楚天子会出什么题。
在古代,寒门难出贵子是对的,因为寒门不仅仅是没钱的原因,它还可能接触不到那么多的古籍,更接触不到考官的偏好、出题者的心思。很多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十分主观,有的时候还受考官偏好影响。
“刘兄,你有没有觉得,这些题目总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几天之后,项浩宇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有了一种隐隐的猜测。
基础不甚牢固的刘康:“你知道我读书读得少,问我也白问。”
“这到是,不过我真的有种感觉,感觉这几年出题的好像就那几个人,都是一个方向的。你等我再多做几套题,到时候我整理一下,再跟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