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呢,没赶上好时代,自己笔力确实不到位,该怨谁呢?
好像确实谁都怨不了。
但要说无能狂怒吧,总觉得有些憋屈。
看着镜子里的人,想要骂几声吧,感觉好像又不太能骂出口。
都是自家人,门清。
谁也别藏着,谁也没瞒着。
犯过混,有过错,但要说该骂吧,也不至于。
还是舍不得。
好像到头来,连质疑自己无能的恼怒都随风散了。
想起来,大概就叹口气、摇摇头。
然后呢?
来都来了,大过年的,孩子还小……
也就只能这样了呗。
猛然间想到了那句话,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怎么说呢,有些时候确实感觉时间很慢,仿佛昨天还在体验学校里的青涩时光。
但有些时候也确实感觉时间很快,蓦然回首,总会有些茫然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总在怀疑:“这镜子里的人,真是我吗?”
回忆本身,或许就是某种薛定谔的存在,既觉得快,也觉得慢。
唔,在我心目中,订阅是件很神圣的事,它意味着某种契约。
它不单是读者对作者的认可,同样是作者对读者的允诺。
因而,我还是重复我之前的话。
上架三个月乃至于到限免结束之前,这本书都会一直讲下去。
但同样,数据说话。
没到五百订,或者连五百订的希望都没让我看到,那我只能光速完结了。
所以,在你能看到这里的时候,请认真斟酌一下。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求你的订阅,而是在你订阅的时候请想清楚,
你订阅这本书,可能会是一本将在几十万字内完结的书。
这取决于所有看这本书并想要订阅的人数。
另外,当你真的想要订阅这本书的时候,请给自动订阅。
我不要打赏,我只要订阅。
仅此而已。
写文这件事,是笔买卖。
做买卖的,不能缺了德、亏了心。
得童叟无欺。
也不知道还有多少牢骚话可以讲,但至少今天的,算是讲完了。
不过,倒也害怕有一天连牢骚话都没了。
毕竟写网文的,到底还是得有一口气在。
有牢骚,大底还是想要争一下的。
这口气没了,那这网文……
大概的确是不写也罢。
只是可惜了这本书啊……
以上。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