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魏宋大司马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认了这件事,他表示,有了乐正、公都、陈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国仕官,他毫不怀疑太子戴武能在这些贤臣的帮助下治理好宋国,相比之下,他更担心孤独一人留在魏国的宋王偃。

他开玩笑说,这些年来,他屡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却未杀他,这条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独一人地留在魏国,他应当前去陪伴。

见惠盎态度坚决,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传为暴君,但这位君王也未必没有人格魅力,这不,他的义兄惠盎就对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当然,太子戴武最终没有同意这件事,而乐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绝了此事,他苦笑着对惠盎说道:“兄此举乃是害乐正也!……在下初至宋国,便逼走惠相,宋人岂不是对在下恨之入骨?”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乐正代替惠盎处理政事,但国相这个位子,暂时还是由惠盎担任,毕竟惠盎在宋国的威信,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就好像当年楚国的屈原。

这并不奇怪,毕竟惠盎当初可是‘唯一能劝说暴君宋偃的臣子’,以至于有许许多多的宋人误以为,宋国这些年施行的仁政,都是惠盎在宋王偃面前力争而施行的当然,其实本质上也差不多,只不过宋王偃倒也没有那么排斥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五月十五日,在安排好一切后,蒙仲与惠盎二人踏上了前往魏国的旅途。

在前往魏国的途中,蒙仲带着惠盎又回了一趟蒙邑上次因为急着前往彭城,蒙仲不曾拜会自己的老师庄夫子,这次他当然不能再错过了。

再次返回蒙邑,蒙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是很高兴,尤其是当得知蒙挚已在彭城出任假司马之职后,似蒙荐、蒙等族老更是心中欢喜。

期间,自然也少不了蒙仲的族弟们希望得到他的推荐,比如蒙傲这位未来的族长。

对于这些族弟的恳求,蒙仲当然不会拒绝,他笑着对族弟们说道:“摆在你们面前的仕途有两条,一条,即前往方城,你们的族兄蒙遂,现如今是方城的城令,他会照顾好你们的。还有一条,便是前往彭城,蒙挚叔如今在彭城军中担任假司马,只要能立下功劳就能扶正,真正成为一军司马,你们去投奔他,他自然也会照顾你们。看你们自己决定了。”

事实上,这些蒙氏子弟还有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商丘军任职此番惠盎前往魏国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说服魏国,使魏国默许蒙仲执掌一支宋国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就部署在商丘。

只不过这件事还未得到魏国的首肯,因此蒙仲也不好急着下定论,毕竟长期兼掌两队兵权,这的确是一桩历来罕见的事。

在蒙邑用了饭后,蒙仲与惠盎便在蒙傲等一些蒙氏子弟的随行下,去拜见了庄夫子。

对于蒙仲这位弟子、对于惠盎这位世侄的到来,庄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兴,他吩咐同样为此感到高兴的庄伯准备了一些酒菜,谈不上丰富,但都是蒙仲很熟悉的口味。

当晚,庄子带着蒙仲夜观天象,师徒二人聊了聊宋国的问题。

还别说,别看庄子道家圣贤,仿佛不看重世间事物,但事实上,庄子还是很在意宋国的,这从他赞许蒙仲又一次解救了宋国就看得出来。

而令蒙仲感到有几分庆幸的是,庄子的身体要健朗地多。

不过,当说到儒家弟子目前在彭城当官时,庄子的面色一下子就变了,变得非常生气。

蒙仲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只因为宋国最初乃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许许多多的道家思想便源自于此,如今儒家思想大股涌入宋国,这难免会让宋国本土的道家思想受到冲击。

基于这一点,蒙仲小心翼翼地对庄子说道:“老师,倘若您担心儒家思想涌入宋国,使我道家受到冲击,您何不亲自出面呢?……只要您有这个想法,我相信太子戴武定会为您修一座宫殿,助你收取弟子,传播道家思想。”

“老夫岂跟孟轲一般?老夫不收徒!”庄夫子仍气呼呼地说道。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在片刻的寂静过后,庄夫子故作生气地用拐杖轻轻敲了一下蒙仲的脑袋,回屋子里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