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更高?弄两台给发动机用,咱们不是有个发动机车间吗?”
“可以,0.05左右没有问题。自己用的话,车铣镗磨都没问题。”
“那就行了,等床子回来我给你缩一台发动机出来,有床子问题不大,不考虑成本的话。”
“我打算以后咱们的车型都出一款同比微缩模型出来,产个五百一千台不等,用来赠送和销售。”
“只产五百一千台的话,问题不大,工期要求不能太高。”
“这个可以提前投产,车型设计定下来就可以产了,就算后面有微调影响也不大。它又不上路。”
“准生证咱们都有吧?”
“有,生产许可和准生证都批下来了的。”
“哎呀,好啊。当初啊,咱们可是当了不少年的黑户,也就是那个年代,放在现在这厂子都不一定还在了。”
“那照这么说,咱们现在在国内来说,证套算是最全的了吧?从重卡到轿车都有了。”
“嗯,卡车,商用车,轿车,越野车,专用车,五个系列咱们都有全套手续。发动机原来就有。”
“还有橡胶,这个我特意看了一下,手续是完整的。”
“就差个蓄电池了。不过也可以,这个不重要。”
“咱们有自己生产电池的可能吗?”
“没有必要。那东西生产不难,主要是技术专利这一块的事情。如果想控制质量的话,可以自行设计参数就行了,相当于oem。”
“我刚才在楼上还在想电池的事儿。我女儿想要玩具电动汽车,说同学的电池不好,总要换电池。”
“目前来说,这是个国际性难题。我不建议咱们在电池上下什么功夫,国内的电池业在生产技术上总体来说并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有超越。
差的是相关技术专利方面,这个没有办法,人家走在前面了。其实很多行业面临的都是这么一个现状。除非发生革命性的技术换代。”
张彦明想了想,点了点头,接受这个说法:“好吧,先不考虑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