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不至于?就是因为市场空白多市场潜力大才更得打,谁不想吃肉啊?再说还不止是百货这一摊,咱们还得准备好和家电卖场打一架。”
“这算是,引了众怒了?咱们。四面被围堵呗?”
“差不多。我现在耽心的不是价格战,是货源和运输上的问题。国外品牌很容易在货源和价格上挑事儿,而本地品牌我感觉就是价格和运输。”
“还不一样?”
“肯定不一样。国外的品牌大,而且说实话,老百姓比较认可,感觉是外国的肯定厉害,去买东西感觉好像就高大上了一样。
他们有很多有利资源,比如国家的政策,地方上的支持,打手比较多,而且因为品牌足够大,对货源方的影响力也大。
本地品牌呢,没有国外牌子那样的实力,货源控制上影响力不大,但是和地方上关系好,我估计难免的就会有些单位出面来挑刺找麻烦。
家电方面,现在已经有苗头了,家电厂家现在的态度有些暖昧,我也正在搜集资料。唯一不受什么影响的是农产品这一块,好像现在只有我们在搞。”
“这不就挺好吗?”
“好什么呀,这一块利润低呀,千头万绪的,人工和损毁都大。除非使劲儿压进价,您又不同意。”
“你说,京城小型超市不好搞?我看大街小巷开的不少啊。”
“确实不好搞,主要是这边是全国唯一的院子文化,明白吧?特封闭,整个京城就是一大串各种院子组成的城市,外人很难进得去。”
“大院儿?这个到是,其实鲁尔那边也差不多。这个影响超市?”
“大型影响没那么明显,小型超市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呢?你们有什么办法?”
“只能慢慢来,渗透,我组织了一些人在到处找房子,买。打入内部呗,租的话不保险。其实咱们搞的这个综合商住模式挺好的,但也不可能弄那么多不是。”
“你感觉咱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受限?”
“除了农产品都有这个可能。”
“能想办法控制源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