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家庭教育基金会

小城女律师 莫惜春衣 1130 字 11个月前

象刘青今年也就15岁,能抵住这个诱惑不为难自己的父母,在知道妈妈给妹妹和弟弟做打算时不嫉妒而想要帮忙,心胸不只一般的宽广。

这孩子的性子比当时的自己还坚韧。

黄一曦摸了摸刘青的头,温声地说,“这些不是你该考虑的事,你只要好好读书,我和你姐夫商量过了,我们打算先拿出20万元,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你们读中学的时候成绩好的,符合条件的,都有奖学金,读大学的时候如果需要,也可以无息贷款付学费和生活费,但是就业三年至五年内得还清。”

知道刘青要来读书,黄一曦就有扶助她的念头,却被商洛宇劝止,单是扶助刘青,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损,倒不如结合奖学金制度和银行的大学贷款,做一个教育基金会。

商洛宇为此甚至花了三天时间,拟了一个计划书。

比如受助范围和受助年龄。

他们讨论过,小学生的花费并不高,除非有钱要让孩子从小读私立学校受精英教育,所以没必要受助。

而大学生虽然是成人,有一定的能力进行勤工俭学,所以也在无偿受助范围内,但是考虑到学生毕竟以学业为重,所以做了免息贷款。

可以视情况贷款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学费和生活费,但孩子毕业三年内得还清费用,其父母或成年的兄弟姐妹中至少有人要签连带保证责任,当然,品行或经济良好的亲戚签名也行。

之所以要这样规定,是怕有些孩子意志不坚,或本身人品不行,毕业后不还贷款,或直系亲属的人品不行,不愿意给孩子保证。

要知道商洛宇和黄一曦成立这个,不是一个的时间,而是有了长远的打算,百年教育,非一代可行。

这和刘青的三代完全移民的计划目标其实差不多,黄一曦也是希望,这个基金会在两三代杰出的孩子操办后,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至于受助的范围,一开始黄一曦是定在从黄志新这代开始的直系后代,外嫁的女儿中的下一代,比如外嫁的黄海燕,就是到了刘青这一代,刘青和四万的孩子就不在受助范围内,即使是黄一曦拿出这笔钱,最多也是她的子女可以受益。

而中学的奖学金,每学期都有,比如市区的中学,第一名有5000元,第二名有3000元,第三名有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