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对杨敏剑来说难,很快有了回复。
“我问过了,李青松的经办审判官是最高院三科的王文清审判官。”
商洛宇和黄一曦推开后院暖棚的玻璃门,走过几株开得正艳的普通花卉,便看见一个人坐在桌边喝茶的杨敏剑。
黄一曦好奇地左右观望,那些花长得很一般,放在白水州的路边,再贪便宜的老太太,也不会弯下腰抱回家。
而在凛冽的北方却放进暖房享受无微不至的照料。
商洛宇走进去左右看了看,戏谑地问杨敏剑:“我还以为你做了什么坏事怕嫂子知道才约到这里。”
杨敏剑一听挑了挑眉毛,看了他一眼道:“我做什么坏事约了你也就算了,难道连弟妹都能说?瞧你这没脑子的,约在这里不好吗?这不比屋里舒服?”
能不好吗?一片灰色的地方,多了许多绿意,空气也新鲜。
杨敏剑也的确有话说,前些日子商洛宇托他打听一下李青松案件的消息已经有了回复,大家对这个案子普通不持乐观。
“我问过最高院的审判官,大家都说这个案件很棘手!”
“怎么会这样?”
黄一曦一直认为这个案件案情简单,在少杀、慎杀的大趋势下还是很有可能改判。
杨敏剑冷冷一笑,毫不犹豫地戳破黄一曦天真的小心思。
一个很简单的案件却有了和案情不相吻合的判决,只能说明简单的案情背后有了不简单的隐情。
话是人说的,哪怕是确凿的证据,不同立场不同想法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当今的情况下,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李青松非常不利。
在一审二审的审理过程中,不难看到背后有外力干预的痕迹。
在扫黑除恶的行动中,李青松很容易被归类为扫到台风尾的案例。
“以前有一个类似的案件,审判官改判后,被害人家属纠缠了几年,不断地来访闹访,后来审判官被闹得只能辞职。”
杨敏剑疲惫地按住额头,他想劝黄一曦算了,能做的都做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