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津门岁月(二)

清光绪二年,韩大侠出生在津门西青区王稳庄乡大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原非武术世家,其父韩长恩、祖父韩良模,皆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忠厚农民。

刚满12岁的韩大侠,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年。后投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得八卦掌、形意拳。20岁的韩大侠技成犹不自满,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先后拜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9位名师尽得国术真谛回津。

韩大侠将形意、八卦糅合在一起,南北两派八卦熔于一炉,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于民国元年(1912)创建津门中华武士会。又于民国二年(1913)自办武术专馆,免费授徒。

当时慕名学艺的南开学校的学生有周翔宇、于文志、梁镜尧、何树新和岳润东等;北洋女师学生有刘清扬,直隶女师学生有乔咏菊、乔咏荷姐妹等。

韩大侠武术馆培养了不少武术精英。

他当年曾任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津门擂台俄国大力士。

1916年前后,华国开国元勋周翔宇在津门南开中学读书,并投身革命事业。

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大侠为师,学拳练武。韩大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翔宇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大侠家里学拳练武。因为学拳,使周翔宇与韩大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

周翔宇曾提笔为韩大侠的武馆,写下“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翔宇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韩大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大侠曾感慨地说:“翔宇(周翔宇)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韩大侠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不满足办武术专馆,而想用武术训练军队,把“以武术治国”的希望寄托在军队身上。

韩大侠的抱负年近50岁时才得以施展。

当时受张少帅将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团部设在南关下头鸿源里1 号。“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两年之久。

在武术团,韩大侠用八卦刀和连环枪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缠头裹脑”等动作要领施行顺步砍、拗步砍、左右砍、连剁带劈;把形意的五行连环枪的劈、崩、钻、炮、横五枪,变化为步枪的刺、拔、挑、崩、劈五个刺杀动作训练士兵,简单易学,有很高的实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