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置入旗下的省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跟运作,就会正式进入程序化管理,与此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跟投资,都会在省国资公司的框架之下进行,实际上就会严重弱化徐沛直接领导的省国资监管领导小组的权力。
然而唯有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总投资高达四五百亿之巨的大学科技园才有近期启动建设的可能。
徐沛作为省长,要更好的主导全省及徐城市的经济建设跟发展,不想被崔卫平等人像当年他进逼赵秋华那样的进逼,他要为两三年后顺利的接替钟立岷担任省委书记做好充分准备、树立权威,要赢得中央班子认为他在淮海能有所作为的信用,自然也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姿态。
接下来几天,徐沛在活动安排密集的“香港淮海周”期间内,抽出时间直接找蒋益彬、李谷、沈淮、郭成泽等人,讨论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可行性及相关方案。
徐沛还是精于实务的,而蒋益彬、李谷、郭成泽等人都对地方国企改制重组工作也都摸索了有好些年头,各种方案其实都揣摩透了,只是限于条件的不成熟、各方面的阻力以及自身的种种顾忌,没有进行更激进的变革而已。
变革就意味着会触动一部分人及集体的利益,不是谁都有变革的勇气,但自王源总理以下,计经系能在十数年内迅速崛起,能获得老一辈功勋元老级人物的普遍支持,其实也是被寄望了诸多变革的希望跟期待。
甚至连一向保守、固化的胡系都要以经济手段进逼之际,计经系要是怯于变革的阻力而畏首畏尾,自然就更难获得广泛的支持。
其实在前往香港的前夜沈淮跟李谷提及相关方案之后,徐沛思考再三,也确认这是他在淮海能牢牢抓住主动权的最大机会。
而只要徐沛能下定决心,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的框架方案也就很容易就确定下来;不要说沈淮了,李谷、蒋益彬、郭成泽等人,无一不是精于实务的人。
当然了,不管出于什么因素,徐沛以及计经系都不会容忍未来可能会承接上千亿国有资产的庞然巨物置于沈淮一人掌控之下,不会容忍这么庞大的产业资本彻底的为梅钢系所渗透。
沈淮有着极强的个人能力及声望,又获得省委书记钟立岷无形的支持,同时梅钢系的资源在淮海省也算是根深蒂固,再加上计经系在计经、国资系统内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徐沛等人所掌握的直接权力,两者共同推动做成此事,并非难事,但在促成此事的过程当中,实际的好处也不可能尽归梅钢系所得。
徐沛设想,也是最初讨论的可行方案,就是在省国投的基础之上组建淮海国资集团,未来的淮海国资集团由蒋益彬担任党组书记,沈淮出任总经理。
省国投作为省政府唯一授权拥有海外融资权限、有省政府作信用背书、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国资企业,这些年来在海外累计融得十数亿美元的资金,也就是说身上背负着十数亿美元的债务;而同时省国投将融得的资金,主要放贷给省属国企进行产业发展、维持运营,也就是说省国投同时对省属国企拥有近百亿的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