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允许你们按自己的想法实验性铸造一些非制式武器,但不能耽误神机炮和将军炮的生产,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做。”
“若是能造出合用的东西,我就奖励你们。失败了,只要不影响预订的生产计划,我也不罚你们。”
“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影响既定军工生产!”
……
因为有了水力锻锤,除了枪炮以外,这个时代依旧非常重要的冷兵器产量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了。
直接用机械捶打出来的廉价刀条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给锐士兵用的护身腰刀(这玩意同时可以大规模提供给民兵)和给选锋兵使用的斩马刀/双手重剑之类的武器,比给神机兵使用的套筒式刺刀产量还大,以至于到最后很多神机兵没有刺刀,只能用腰刀凑合防身。
徐世杨的虎切在都亭驿被砍的到处是缺口,现在已经成了一件装饰物,于是他也从军工部门领了一柄廉价腰刀当做最后的护身武器。
除此之外,徐世杨还想着仿造一些倭刀,卖到江南去。
那边不知为什么,对倭刀相当情有独钟,好的倭刀甚至能卖到几十贯,最普通的也可以卖到5贯之多。
徐世杨打算用廉价的仿倭刀冲击江南市场,哪怕一柄只卖一贯钱都是大赚,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先进动力”,最大的收获其实是铠甲方面,水利锻锤直接生产板甲效率惊人,价格也十分低廉。
当然,徐世杨现在没有那么多铁给前线士兵人人装备一身铁甲,他打算只给以白刃战为主的选锋和锐士装备铠甲,而且是只有一面前胸甲,背后及四肢完全无防护的极简易甲片。
为了节约成本,此时生产的所有甲片一律表面不渗碳,纯靠2毫米厚度硬顶。
甲胄方面,最麻烦的其实是头盔,徐世杨选中的样式是带宽檐的明盔样式,这样的头盔对鞑子远距离抛射过来的轻箭有不错的防御力,但产量是个悲剧。
预计在3到5个月内,徐世杨只能给选锋和一半的锐士装备这种新头盔,剩下的一半锐士以及全部神机兵暂时只能光着脑袋……。
这些问题,只有等待成功拦截和亲船队,得到那三千户工匠之后,才有可能解决。
另外一些问题,倒是现在就能着手。
比如,把那些采购来的廉价天竺土布变成各种实用物资——军装、帐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