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谢谢您,中校。”徐代灼再次敬礼:“我永远都是海军军官。”
“永远都是。”
……
一个时辰后,“飞燕”号准时与“登瀛洲”号接舷,徐代灼背着个人行李,通过踏板登上这艘快速风帆通报舰。
离开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来送他,没有感人至深的战友告别也没有任何人表示对“逃兵”的不满,这让徐代灼多少感到有些落寞。
实际上,水兵们并未觉得徐代灼离开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相反,少这样一个背景通天的衙内,至少不用分太多功劳出去了。
“飞燕”号张起全部风帆,用最快的速度,与五天后抵达登州军港。
之后徐代灼换乘快马,在十个近卫骑兵的保护下从登州一路赶往泉城。
此时,徐世杨和他所有儿女都已经从燕京回到泉城,这位37岁的帝国全军最高统帅跟自己的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
家宴上,徐世杨心情显得很不好——他的长子在燕京的时候就提出要去西域开边,徐代炫的理由很充足,但徐世杨总觉得自己儿子不过17岁就要远行万里出去闯荡,就算是天家这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
只是,徐世杨没有反驳的理由,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他这做父亲的除了支持之外,根本无法阻止。
这次徐代炫愿意来泉城,纯粹是为了给弟弟送行,跟家人吃顿团圆饭——他不去江南,徐代灼的外公又不是他的亲外公。
然后他就会去西域,在左鹤林、徐世桢以及王启年的帮助下,准备筹建远征军事宜。
估计几年甚至十几年内,他都不会回家了。
徐世杨突然有了一种萧瑟的感觉——天家家事果然比国事还要难处理啊。
家宴过后,徐世杨亲自把文月、文季一行送上前往江南的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