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灼也用惊讶的目光看向来报信的人,他们都意识到,文相公情况可能不太妙。
共和1795年,隆道13年2月初五,多少有些突然,又显得不太突然的,两次出任大周宰相的文介甫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由于世人都有些心里准备,讣告传播的速度很快。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当然是大周朝廷,隆道皇帝第一时间追封文相公为王,赐谥号,同时允其配享文庙。
皇帝以下上门表示哀悼的官员络绎不绝,隆道天子甚至打算仿武侯例,为文相公举办国葬。
但是于此同时,备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隆道皇帝不傻,徐世松也一样,他们都知道文相公算是大江南北没有撕破脸皮的最后一根保险。
现在保险断了,也就到了该了断的时候了。
徐世松按照他的计划,迅速动员部队前往江淮一线准备作战,隆道皇帝身边无大将,只要再次启用已经冷藏了数年的童贯——他至少有平定方腊叛乱的战绩。
童贯的任务是率领十五万禁军(对外宣称50万,满编20万,实数15万),利用在淮河一线的几条重要防线和半要塞化的城市迟滞华军的进攻,给徐世松创造机会。
徐世松本人率领新军十万人(实数)作为机动部队,准备在江淮战场的某个突破口附近与华军决战。
如果能够取胜,徐世松认为自己还能给大周争取一段时间,会有几年不一定,但总归还是有机会的。
……
共和1795年2月初七。
辽北。
徐睦海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推开身上几个没穿衣服的女孩,从铺着厚棉垫和熊皮的大榻上站起来。
他的这个动作惊醒了几个伴侣,至少五个年轻女子一起围上来,很快就给徐睦海穿好衣裳。
他现在居住的是一栋大木屋,整间房子直接用辽北粗大的木头支撑起来,离地面足有三十公分高度,主要是用来防止小动物之类窜进屋内。
大屋的地板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毡,直接躺在地板上都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