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天色蒙蒙亮。
一大群人站在府门前,台阶之下,几匹高头大马正百无聊赖地踢着蹄子。
虽然离开不会很久,但离别总是会让人格外的伤感。
原本应该贾敏和墨绍珩依依不舍的,但现在依依不舍的是一只白猫,昨儿墨绍珩已经安抚过猫儿子了,但现在猫儿子依旧拽着他不让他走。
“来,小白,记住爹吩咐你的事情哦,你现在有能力了,爹爹不在家,你要保护娘和弟弟,知道吗?”
墨白‘瞄’了一声,举起右爪和人爹击掌为誓。
墨绍珩拍了拍它的猫头,把它放回妻子的怀里,说道:“敏敏放心,我会尽快回来。”
贾敏抱着猫儿子,郑重点头道:“王爷放心。我虽然希望你早点归来,但前提是你要毫发无损,如果对方很棘手,我希望你不要那么着急,须知心急说不定会办坏事……”
墨绍珩全都答应,然后叮嘱了府里的总管郝德明照顾好王妃和府里,然后便翻身上马,最后看了看晨曦之下的妻子,大家的目光盯着他,他率先拉扯缰绳离去,几个护卫立即紧跟着驭马跟上,他们会在城门口和金吾卫的侍卫汇合,而后一群人骑着快马尽快赶到海城。
王府少了男主人,这气氛确实不太一样。
虽然之前这个男主人天天都在外面,晚上很晚才回来。
贾敏有些担心墨绍珩去了海城会水土不服,当然这个水土不服不是指的身体素质,是指的他能不能克服海上的困难,须知没有下过水的人,想要克服入海的恐惧和不习惯,那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的。
但她也别无他法,现在她只能呆在府里养胎,等孩子出生之后,她才能帮上忙。
不过半个时辰之后,宫里来人了,说是丽妃娘娘派了四个资深嬷嬷来照顾儿媳妇,贾敏很无奈,她不是很喜欢深宫里的这些嬷嬷,但婆婆所赐,她就只好留下她们了。
贾敏还以为这些嬷嬷会作妖来着,但观察了两天之后,发现她们很规矩,也不插手府里的事务,就是对她的吃穿用度管得有些严格,每一样事物她们都要检查一遍,以防出现问题,而且她们对她亦步亦趋,不管她去哪儿,她们就跟到哪儿,一定要她在她们的视线范围之内。
她琢磨了许久之后,得出结论,这些嬷嬷应该不是出自婆婆丽妃之手,大概出自她那皇帝公公。
好在作为公府贵女,以前身边也一刻不离人,嫁人之后,她身边也一刻不离人,嬷嬷们的盯视并未让她觉得受到妨碍。
今日,天气依旧很好,阳光虽然晒人,但温度并不高。
吃过早膳之后,太医院太医来了,说是奉皇上和丽妃娘娘的旨意,来给景王妃请脉。
来的太医是吴太医,专精儿童妇科,吴太医请过脉之后,双眼大睁,眼睛越睁越大,带着一分惊讶一分疑惑说道:“王妃怀像很好,两个小世子也很健康。”
贾敏她们习以为常,但四个嬷嬷被惊了一跳,为首的唐嬷嬷震惊道:“吴太医,你是说王妃怀的是双胎?”
吴太医诧异道:“你们不知道景王妃怀的是双胎吗?”
四个嬷嬷齐齐摇头,她们看向边上的丫鬟,青棋、雁书、染画和新提拔上来的蔷薇四个丫鬟你看我我看你,然后目光齐齐落在王妃身上。
贾敏眨了眨眼,没出声,因为她突然想起了,还有不知是她忘记了,还是墨绍珩忘记了,他们似乎没有向宫里汇报过她怀的是双胎。
“貌似三公主知道,她也没有和丽妃说过吗?”
这就是灯下黑了,三公主以为弟弟向父母禀报过,且她的孩子也还小,又身上一大堆事务,其实并不怎么进宫,且近来后宫嫔妃们除了日常听听宫人汇报儿女的事情之外,心思都在修炼之上,每每进宫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丽妃也不会无端端地问儿媳妇怀了几个孩子,三公主也都说她探望弟妹的时候,弟妹的状态很好,孩子很健康……
青棋讪笑道:“嬷嬷,府里都知道呀。”
唐嬷嬷深呼吸,再深呼吸,不可能责备主子,只好委婉道:“但皇上和娘娘似乎并不知晓。”
吴太医有些啼笑皆非,景王妃都怀孕五个多月,将近六个月了,宫里居然不知晓她怀了双胎,到底是谁失职?
贾敏咳嗽一声,说道:“是我的不是,除了怀孕一个月时,寻了太医确诊之外,后来就没有寻过太医。”
在四个嬷嬷暗幽幽的眼神之下,贾敏也有点无语,只好道:“我以为王爷上禀过父皇和母妃的。”
后来,吴太医回宫向皇帝复命。
墨和风知晓儿媳妇怀了双胎,且两口子忘了向宫里汇报,他也有些无语。
随后,皇帝命令太医院每隔十天去景王府请脉,他则吩咐富安从库房里拿了一些燕窝、人参等珍贵补品赏赐到景王府。
随着吴太医回太医院做病历簿,景王妃怀了双胎的消息就这么不胫而走。
丽妃也才知道儿媳妇怀了双胎的事情,她也有些无语,但儿子不在京城,儿媳妇又挺着大肚子,她肯定不会责备儿媳妇,也就只能自己心里骂骂儿子了。
其他宫妃或者贵夫人知道之后,除了说了一句‘贾氏运气不错’之外,倒也没有其他反应。
也就荣国府这边反应有点大,史氏冲着贾代善抱怨道:“你说敏儿是不是和我们疏远了?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告诉我们。”
贾代善瞥了老妻一眼,说道:“只怕是忘了吧,没见宫里也才知晓吗?”
史氏一想心头顿时松快不少,如果宫里早早知道女儿怀了双胎的话,那早该传出消息了。偏偏是等到现在才传了消息出来,可见她那女儿女婿的不靠谱!
“这孩子就是年轻不知事,这么大的事情居然都能忘?当初她非不要奶嬷嬷,我就纳闷了……”
贾敏的陪嫁,除了几个丫鬟和一些陪房之外,她一个嬷嬷都没要,哪怕是她的奶嬷嬷,她非常坚决地拒绝了,给了奶嬷嬷一笔钱,把她发还回家了。
史氏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贾代善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在思考一些事情,之前可能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女儿出嫁之后,她不在身边,他反而想得更多一些了。
像史氏说的那样,女儿确实对他们有些疏远,能不回娘家就轻易不回来,如果不是女儿经常派人送吃的给他,他更要奇怪她到底怎么了?怎么对母亲和兄长这么生疏?有这么大的隔阂吗?这是贾代善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景王出京办差,这会不在府里,夫人你明日去景王府看看敏儿。”墨绍珩出京不是秘密,但也没有招摇,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就连史氏也都不知情。
史氏果真惊讶道:“景王出京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敏儿还怀着孕,他怎么就出京了?”
贾代善不欲多言,只道:“是皇上安排的差事,估计要花个两三个月,你得空去景王府看看敏儿,她这后面月份越发大了,只怕不好出门。”
史氏也就不追问了,既然是皇上安排的差事,她有置喙的权利吗?她琢磨着明天带两个小孙孙去景王府看望女儿,也让孙子休息一下,这整日就是读书学习,怕又像老二那样读成个傻子。
第二日,贾敏听到下人来报,说母亲领着两个小侄子来访,她也并不意外。
说起来真是忘了,怀孕这事又不是机密不能为人所知,且她的肚子并不大,也就比一般单胎孕妇大了一些,不足以判断是双胎,外人也没有想到,看她腹部大小,心中就已有了决断。
史氏在景王府呆了整整一天,之前她还会有所顾忌,现在女婿不在,景王府她女儿最大,是以她就逮着机会把整个景王府查看了一遍,当然书房、库房这等地方她不会去,也就重点查看了厨房,把厨房的厨娘、丫鬟和嬷嬷们叫到身边翻来覆去地问话,直到她觉得这个下马威够了,这才作罢。
贾瑚、贾珠今日有些微的郁闷,在家时,兄弟俩在跟着请的举人先生读书识字,课后贾赦和贾政还得教儿子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也就是奇经八脉和穴位学等等,这些最基础的教会儿子,等到他们可以真正修炼时,才不会胆大胡来。
连着学习了好几天,今天被祖母带来探望姑姑,就等于他们休息,贾瑚盘算着玩儿一整天,哪知道姑姑家有一只会读书识字的猫,这猫还特别好学多问,两相对比一下,就显得他们很怠惰了,于是两个小孩儿这一整天跟着猫儿一起听高先生讲课,让他们既新奇,又郁闷。
吃过晚饭,夕阳挂在西边的天空,金灿灿的光辉之下,贾敏在门口目送母亲带着两个侄子回贾家,直到马车走远了,她微微松了口气。
长辈和晚辈是有代沟的,想到母亲连西瓜都不准她吃,就算要吃,也得放在日头下晒一刻钟,她心头就格外的烦躁。
想到母亲还说临产前来王府陪产,贾敏心头的烦躁又升起来了。
她是不打算请母亲来陪产,就当她没听见,反正她怀像很好,且又有灵力护体,在灵力的帮助下,她生孩子应该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但贾敏心头还是挺烦躁的。她琢磨着是不是墨绍珩不在身边,她才变得这么矫情?她自我安慰、调节,但作用不大,心头还是有点烦。
六月初十,荣亲王府办寿宴,是荣太妃的七十大寿,荣亲王孝顺母亲,给母亲祝寿自然寿宴要办得隆重又体面。
贾敏头一天就在琢磨要不要去?不去的话,肯定不大好,但她一去,身后跟着一串人,尤其是四个嬷嬷,她觉得有点嚣张。
次日,浩浩荡荡两车人前往荣亲王府,除了青棋和雁书之外,也就四个嬷嬷跟着,车夫和护卫加起来有十几个人,他们不会留下来,大概酉时左右来接人就是了。
来给荣太妃祝寿的客人很多,京城一半的一二品大官家眷都来了,还有一半左右的勋贵人家,整个荣亲王府熙熙攘攘,好比一处热闹的园林。
当然像贾敏这样的孕妇不多,也就只有她一人,连赵兰月都没有来,林家来祝寿的是林老夫人,林海会出席晚宴。
这是贾敏重生回来第一次碰上前婆婆,林老夫人面容和善,贾敏暗暗地观察了她,和自己印象中的林老夫人做了对比,发觉今生的林老夫人精神头很好,眉宇之间没有那些愁绪,是一个念头通达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