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26章辽国萧太后2

大宋之光 天上不下雨 1505 字 8个月前

萧太后却不一样,每战一定亲临前线;萧太后上前后不是宋太宗那样的瞎指挥,而是充分发挥将士的作用。

萧太后手下大将林立,像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耶律挞凛更是骁勇善战,为萧太后早把生死置之度外。

毋容置疑,萧太后面对的宋国是一个强大的劲敌;宋国的军事实力疲软但经济飞速发展。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实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国策跟辽国订立了《雄州之盟》,宋辽边境平定了十几年。

然而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屡屡对辽国边境发起攻击,焦点是索要燕云十六州。

宋太祖说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地盘,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献给大辽契丹国的;辽国必须还给宋国。

这真是站着说话不弯腰疼,哪个人规定燕云十六州就是宋国的地盘?萧太后还说汴京城是大辽契丹国的京城哩。

天显十一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让辽国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彦卿率兵前来叫战,耶律德光假装退却;张敬达、杨光远又在西边列阵,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

高行周、符彦卿为伏兵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张敬达、杨光远大败,丢弃的兵仗堆积如山,斩首数万级。

其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割取燕云十六州。

大辽契丹国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就是汉人治汉,辽人治辽;分族而治的国策极大繁荣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到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国两制的政策都没有变化。

从这个层面讲,辽国才是政治嗅觉最灵敏的国家和部族;他们在公元八世纪就知道分族而治,区别对待的策略;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南下的基地。

会同四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率军南下问罪,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部二十万人前来投降。

会同九年,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

大同元年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