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和后世相差一千多年,现在郑爽看见的圆月是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而后世的郑家河就是千年后的事情了。
问题是相差千年的月亮竟然是一样的明亮,一样的使人浮想联翩;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刻意安排?郑爽自己也说不上来。
郑爽默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后心中感到很忧伤;南唐后主的《虞美人》词句又在脑海中生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当年也是这样忧伤的心境吧?郑爽毫无厘头地寻思着:一定是,要不诗人咋能一挥而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诗句写得太好了,但天柱岭养马场就是郑爽的故乡只不过是宋朝罢了;郑爽不是思念故乡而是忆想薛瑾儿。
薛瑾儿是郑爽一到宋朝就遇见的知己,以至于他连千古一帝秦始皇也不顾;急急火火追着歌声而来。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句古谚语太精辟了;郑爽和薛瑾儿仅仅一天时间,可是却完成了千年百年难能完成的事情——杀退萧挞先率领的31骑骁骑尉。
大辽契丹国承天皇太后萧绰说起来也算一个政治家,这女人尽管被中原民族所诟病;可她的丰功伟绩并不输给唐朝的第四代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最后做了皇帝,萧绰却一直在辅佐、扶持自己的儿子做皇帝。
武则天为了做皇帝狠心杀亲生的女儿和儿子,萧绰却对儿子呵护有加;最后一丝不苟地把政权归还儿子。
从这个角度讲,萧绰比武则天更英明,更伟大。
萧绰为了建立万世基业一直要灭亡北宋,在情人韩德让的协助下制定了放马中原的宏图大略;派遣于越大天王萧挞先率领31名骁骑尉赶来湋河湾,刺杀宰相寇准的念想薛世三和他的孙女薛瑾儿。
除掉寇准,北宋不攻自破;除掉薛世三和薛瑾儿,寇准会成无本之木;北宋朝廷的主战派将土本瓦解,聊天总耶律德光培植的儿皇帝石敬瑭将会变成王钦若或者丁谓。
萧绰的野心不为不大,谋略不为不高;但事情总是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的。
萧挞先赶到湋河湾天柱岭养马场,偏偏遇上从虫洞穿越过来的郑爽和英武少女薛瑾儿。
当然萧挞先的手段也是极其残酷的,欺骗种家军的经商队,随他们来到湋河湾天柱岭养马场;却残忍地杀害了10个种家军的将士;还将他们的头颅砍下来悬挂木杆子上杀十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