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有什么资格评判我等!”
而众多文官也是寸步不让:“大明就应该实行以文御武之策,这样才能让大明恢复国力!”
“武官就该交权,大明绝不能重蹈土木堡之败的覆辙!”
于谦眼见大殿之上数十名文武大臣纷纷赤膊上阵,整个朝堂如同街巷群架一般,声音震天、叫嚷不断,心中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于谦再看向龙椅上的景泰帝,只见景泰帝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乱象,根本没有出手阻拦的打算,不禁长叹一声,心中的一股气也是泄了大半。
当天下朝之后,于谦心情沉重的回到府中,将自己关在书房内沉思了许久。
对于于谦来说,如今朝中文武大臣之间的争斗已经势同水火,而景泰帝又趁着众大臣被权力争斗转移视线的时候,开始全面打压太上皇正统帝的势力,可以说现在大明朝堂的各方势力全部都在争权夺利,已经没有人关心政务和民生了!
直到深夜时分,于谦才回过神来,想了一下之后,便提笔展纸,给刘君韬写了一封信,将此时朝中的情况描述了一番。
对于于谦来说,刘君韬虽然只是一镇总兵,但是其骁勇善战、刚正不阿的形象已经深入于谦心中。
况且,此番朝中纷争的起因也是由于刘君韬和南直隶诸多大佬之间的争斗,所以于谦便想听一听刘君韬对于朝中争斗的看法,也许自己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数日之后,兖州府城,总兵府。
刘君韬手中拿着两份书信,一份是于谦派人送来的亲笔信,而另一份则是探查部朝堂司搜集到的关于朝中争斗的情报。
此时,刘君韬已经将这两份书信做了对比,两份书信也是相互印证了彼此的真实性。
“现在朝中可以说是已经吵成了一锅粥,而且形势正在朝着对咱们不利的情况发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刘子安带着朝堂司司丞刘忠,蓝思齐带着战略司司丞赵凌、参谋司司丞张玉清围坐在刘君韬身边。
此时,众人的脸色都是十分凝重,如果朝中争议真的最后定下基调,形成了以文御武之策,那对于身为兖州镇总兵官的刘君韬来说,可谓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到时候,不但兖州府城内的知府顾全会对总兵府指手画脚,就连甚至济南府的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也会开始咄咄逼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