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看完刘君韬这封信之后,只觉得自己心中涌起了滚滚热血,只觉得浑身充满了无穷的战意。
刘君韬只是一镇总兵,都有胆子上奏折痛斥那些争权夺利之辈,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岂能无所作为!
于是在第二天早朝之际,于谦便将刘君韬的这份奏折当堂诵读了一遍,而后便呈给了景泰帝。
而后,于谦便在朝堂之上大声斥责争夺权柄的文官,并且引经据典的说明了文官武将各安其职的重要性,还特意将刘君韬奏折中提到的汉唐和两宋的例子说了一下,主张众朝臣将议论的焦点重新放在兖州总兵府和南直隶豪商之间的争斗上,不要在文武权柄上再做争论了。
“古人有言:儒以文乱法!权柄应如何归属,朝廷自有法度,岂能由尔等肆意撺掇!”
“就连一个地方总兵都能看明白的道理,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官大臣,竟然信口雌黄,散布歪理邪说,真是岂有此理!”
面对于谦的痛斥,朝中的文官却是丝毫不予理会,根本没有将议论的焦点转回到刘君韬和南直隶豪商之间的打算。
这些文官不但纷纷对于谦展开反击,而且还当堂弹劾兖州府总兵刘君韬,斥责其妄议朝政,甚至指责刘君韬的奏折是在威胁朝廷,应立即派出锦衣卫将其逮捕入京。
“哼!妄议朝政?大明律可没有任何一条规定,总兵官不能上折子!难道说,诸位大人的话比大明律还要大!”
于谦一句话便将那些文官噎得说不出!出话来,不过这些文官都是吵架的高手,眼见此路不通,便立刻转变了角度,紧接着便开始在刘君韬的奏折中挑肥拣瘦、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是断章取义,极尽胡搅蛮缠之能事。
转眼之间,朝堂上便再度陷入了争吵之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几个武官见到那些文臣强词夺理,气得要当堂将其暴打一通。
那些文官见状索性直接躺在了地上,大呼“斯文扫地”,一时间朝堂之上变得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