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定策一

扛着AK闯大明 行者寒寒 1222 字 8个月前

然后张三有一群狗腿子,李四也有一群,互相撕扯之下,就算你想孑然一身也是不行,几位老尚书皆是自顾不暇。

“所赖有祖宗护佑,给朕派来一位救世之能臣。”崇祯沉吟了片刻,走到刘鸿渐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

刘鸿渐分明的感觉这轻轻的一拍,是又要给他加担子了。

得亏你老人家撑住了,不然老子岂不是得去跟着南明小朝廷混了!刘鸿渐暗暗的想。

“不说那些丧气话了,如今国库有银子了,大明的九边也暂且恢复,诸位爱卿说说看,对于来年朝廷用度上有什么建议?”

崇祯踱回自己的御座坐下,接过茶杯喝了口。

“皇上,北方久经战乱、大旱,百姓疲敝,如今一场冬雪明年定是个好兆头,依臣之见朝廷应尽快备良种,以供北方百姓耕种!”

中极殿大学士孟兆祥出言。

“嗯,此事户部记下。”崇祯随即出言。

其余几位阁老也皆提出各自的意见,到了刘鸿渐,几个老头都想看看皇上眼中的治世能臣能出些什么好主意。

“皇上,可听说过土豆和番薯这两种农作物?”

刘鸿渐皱了皱眉头,决定从最根本的吃饭问题上开头。

刘鸿渐虽知道土豆引种自大明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末,但刘鸿渐在北方也呆了半年多,还从未见过哪户人家吃过土豆,更别提传入更晚的番薯了。

事实上,土豆和番薯此时虽都以传入大明,但却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原因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

明人乡土观念很重,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别的地方生活,且大明有律令,百姓不可随意走动,此是导致传播慢的一大原因。

另外北方人习惯吃面,南方人习惯吃米,明人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也导致了生火的封闭,不容易接受新东西。

第三,不知如何种,不知如何吃,以上三点导致明末徒有神器而不自知。

此两种作物真正的被当做主食大面积种植,一直是到了清康熙末年,被后世吹捧的上了天的康乾盛世,熟不知最大的功劳乃是土豆和红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