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因国本闹出来的幺蛾子可真不算少,从最初的朱重八立朱彪而不立朱棣,即便朱彪没当上皇帝就挂了,从礼制上来算,位子仍旧轮不到朱棣。
嫡长子、嫡长孙、嫡子,然后才能轮到庶长子、庶子,朱老四首先是庶子,还不是庶长子,位子最后落到了嫡长孙朱允炆身上。
朱棣肯定不服啊,通过靖难抢了侄子位子,又担心为世人诟病,悄摸的改了明史把自己改成嫡子,迁都北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大义自然是有的,但还有个原因就是,他觉得南京不太安全,而北京是他的老巢。
后朱棣不喜跛腿的大儿子朱高炽,但也迫于礼制不得不传位给他,开国的两位牛人都因立储之事没少折腾,虽然从未赢过,更别说后人了。
大明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这厮为了立庶出的福王朱常洵,跟朝臣死磕了二十多年,虽然最后还是没赢。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他与崇祯大叔几次三番的敲打,朝臣们已经逐渐失去了跟皇帝叫板的筹码和信心。
京城南北两个大营就驻扎着京营十几万军队,这些士兵跟着刘鸿渐南征北战尝到了甜头,对皇帝有些绝对的服从性。
朱慈烺本来就宠信秦氏,这就意味着,如果秦氏真的生了皇长子,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朱慈烺立为储君。
如果陈氏肚子里恰好又是个女儿呢?
“好呀好呀!雪儿长这么大还只去过一次皇宫呢!这次一定要好好逛逛。”杨雪高兴的道。
坤兴自然也没有意见,两个嫂嫂她最喜欢的还是陈氏,可能是性格使然,二者都属恬静不喜争抢的性子,只是她很幸运嫁到了安国郡王府。
她不仅不需要宫中女官管着,还可以随时的去宫里见母后、见兄长。
而陈氏作为皇后就没那么轻松了,即便她不想争,跟着她服侍她的那些人也不会同意,还有便是外廷,立储之事皇后天生就处在风口浪尖,一个不慎就会落得凄凄惨惨。
一切都扑朔迷离,如同一团迷云般的压力,也难怪陈氏会来召他老婆去宫里。
在刘鸿渐看来,陈氏虽然性子有点文弱,但情商也不低。
满朝文武,除了他能绝对影响朱慈烺的决定外,其他诸如外廷内阁、内廷司礼监都不足以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