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国内在汽车,特别是电子工业上的爆发后,对这种材料的需求量也是暴增,造成了这种材料很多品种都是不断地涨价。
在此之前,国内生产这种材料的厂家很少,除了以均苯二酐为原料的聚酰亚胺薄膜有数百吨产量外,其他种类的聚酰亚胺产量不到10吨,仅为鹰酱的千分之一,而且价格昂贵,只占到不到百分之十的市场份额。
现在国内大约有50家规模大小不等的聚酰亚胺薄膜制造厂商,其中约80%采用流延工艺流延法及浸渍法工艺均较为成熟,其中浸渍法由于产品绝缘性能较差,正逐渐被淘汰。
而技术难度较高的喷涂法、挤出法以及沉积法目前主要由霓虹国先进企业掌握,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商都已经完成了从热亚胺化法向化学亚胺法的技术与设备过渡。
如传统的低端电工级绝缘薄膜国内已经基本
满足国内需求,这种材料基本上价格在300到400元左右一公斤,不过电子级聚酰亚胺绝缘基膜的售价则达到1000元以上每公斤,技术难度更高的轨交用薄膜售价在2000元以上每公斤,微电子封装用以及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薄膜售价则高达3000元以上每公斤,现在已经涨到了5000元以上。
国内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超过60%依赖进口,更高等级的薄膜则现阶段来说只有华兴半导体材料公司在生产。
华兴集团公司进入聚酰亚胺这种材料领域是从得到霓虹国光刻胶技术资料和设备开始的,这些年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聚酰亚胺光刻胶和电子封装材料上面,主要是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技术研发上面,并没有大规模地供货,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的技术专利来自于霓虹国,很多技术专利还没有过期。
虽然华兴半导体材料公司这些年中间也申请了很多技术专利,但是一些基础性的专利技术还是掌握在霓虹国的手中,大规模地向国内其他企业供货肯
定又要和霓虹国的这些材料商打官司的。
但是华兴集团公司内部使用这种材料却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技术水平跟鹰酱和霓虹国这些大型材料商的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