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身为总设计师之一的尼古拉塔里科夫也是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想出了解决办法,在机身载荷较大的部件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来设计加工零部件,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对两个角修圆以减轻应力集中,针对应力传递方向优化设计加强结构。
现在双方的团队都是在暗中比拼较劲,不过目的倒是一致的,比拼这谁能拿出更好的设计方案,谁的解决方案更好。
白永辉也是将这种情况向杨杰反应过,杨杰对此倒是乐见其成,这种良性的竞争比起相互使绊子、互相诋毁之类的劣质竞争要强了太多。
尼古拉塔里科夫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测试后效果很好,具有不低于40000小时的服役寿命,在装载150吨货物时过载限制为2.25g,在装载120吨货物时过载可达2.5g,并有很高的结构损伤容限。
也就是说设计的这款运输机就算是每年从头到尾每天飞10个小时的情况都能让飞机使用个10多年不成问题。
也正是这样的设计,让这款运输机的机身外形跟安124截然不同。
这次这次大毛也是拿出了原来安124起落架的设计图纸,虽然说安124是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但是起落架可是在大毛境内生产的,自然也是有这方面的设计图纸,所以这次大毛也是拿了出来。
双方设计队伍也是重新对起落架进行了设计
,福克起落架公司的研发队伍也是参与了进来,也是用上了不少电动液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起落架比起安124原先的设计方案体积要小了不少,减少很多的液压回路,因为已经有了安124起落架的设计方案,所以这方面的设计方案很快就拿出来了。
福克起落架公司则是承担了起落架的生产制造任务,现在已经进入了试制的阶段。
原先的安-124的货舱顶部可安装两台起吊能力10000千克的桥式起重机,或一台起重能力30000千克的桥式起重机,此外还有两台牵引能力3000千克的电动绞车,机舱里面有两台辅助动力单元,装卸货物时可以不依赖外部电源车。
货舱内可容纳四个p-7或p-16伞降平台,用于空投装备。也可以装载12个集装箱或其他重型大件货物,如坦克、工程车辆、重炮和导弹系统等。不过由于货舱较低的增压值,空投伞兵受到限制,而且只能通过打开尾舱门进行。
这次研发团队也是在货物装载方面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机身后部装有一台最大起吊重量为20吨的起重机,其滑轨从机头一直延伸到尾货舱外机尾处,能够直接从地面或从各种高度的卡车上吊装所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