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候横空出世的,还有一人。便是号称“武曲临世,将星命格”的大周大将军、承安王傅徴,后授三公,赐九锡,分列文武官员之首。
宣帝周谦对其礼遇之至,甚至打破异姓不封王的规矩,晋其王爵。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位极人臣四字可表。
傅徴其人一生传奇,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她还被称作是古代航海科学发展的始祖,她掀起了航海浪潮,一手缔造了大周帝国的海上版图,奠定了国朝近千年海上宗主国的地位,影响直至如今。后世只需提承安二字,无需多加任何修饰头衔,便知指她。
李求真粗粗概览了此人生平,只觉字字激昂,一时胸中澎湃。
……
自己先前其实是有一点弄错了,历史既是拐了个弯,那又岂会是简单的变了个背景了事的?蝴蝶效应之下,其后的社会形态也当随之变化。
李求真一开始没有察觉有异,其实是因为时间提前了约莫三百多年。大致推算了一下,也就是说,从周谦即位到现在这个时点,有宣帝同承安王存在的时空,比之原本时空,要缩短了约莫三百多年的进程。
……
——————
姑且称作时空以作区分吧。
原先,北胡入侵,周朝灭亡,中原大地进入异族统治时代。
周谦以周朝皇子之身,退入边陲西川建立西周,与异族政权对峙。期间不断收拢汉家力量,收庇汉家子弟,练兵强军,大力发展建设。几番拉锯,稳定西南,夺回半壁江山。
之后百余年间,北地中原,胡人统治下处处哀嚎,汉族民众前仆后继,竖起反胡旗帜。南方西周,周氏几代经营,使得疆土界限慢慢北推。
到了北胡建立中原政权,史称胡历137年,在北地反胡义军同南方西周军的联合围攻下,北胡政权亡,胡人北逃,遁往草原。
一番势力角逐后,周氏后人重掌山河,恢复周氏王朝。这之后,便是清剿余孽,恢复国力,与民生息,周朝自此又延续了三百年。
三百年后,中原大乱,北方异族再次兴起。周朝末期具备了所有王朝末年的通病,可这一回,却再没有另一个周谦。
于是,周朝亡,异族入关,古代最后一个汉人政权亡。
与此同时,一场席卷世界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酝酿。
而后,便是耳熟能详的,异族高压统治,闭关锁国,……,洋枪洋炮打开国门,……,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被迫开始近代化,……,革命先贤流血牺牲,救国图存。……
从战乱到和平,从落后到强盛,从屈辱到荣耀,走的艰难曲折。
……
可是,在这一份突来的记忆里,有宣帝同承安王存在的这个时空,大周帝国强大、开放、包容、变革,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头。
那些个动荡曲折不复存在,帝队逢战必胜,来犯者必诛,来投者厚待。
这个时空,大周帝国是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其中三分之二,后人公认,都可归功于宣帝。
宣帝时期,后世称作萌芽时代。异族融入,番国上贡,万邦来朝。经贸往来繁盛,文化交流频频,思想浪潮涌动,技术发展迅速。
只是,历史的规律终究难以违逆。到了王朝末年,疆域广阔的庞大帝国裂痕难掩,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再难负荷,于是,自下而上的近代化进程自发开启。
可这一回,没有外敌,没有屈辱,这个进程足足提前了三百年。同时,也作为典范,为其他国家争相学习效仿,大大促进了全球近代化运动。
……
李求真回味着那种大时代的震撼,半晌之后眨了眨眼。所以,这份记忆的时点比原先要提早三百年,眼下这其实是三百年前?
啊哈?李求真想着,便一边打开新闻网页浏览。随着视线移动,面上神色古怪,却又抑制不住一种莫名的畅快。
……
——————
过了一会儿,李求真从记忆中抽离,搞清了这一处之后,探究的疑点又回到宣帝同承安王二人身上。
这一切的变化,是始于承安王傅徴扬名之始的第一战。那一战,阻止了北胡入侵,重创了胡人主力,直接便没有了后头那动荡黑暗的一百多年。那一战,便是军事史老师布置的作业里头提到的,沂城之战。名列古代十大经典战役,以结束之快、效果之绝著称。
另一方面,李求真依着自己还算扎实的基本功,串起了这位承安王的另一条人生轨迹。
承安王傅徵,将门之后,在原先的历史中,父兄受奸人陷害,死于异族围攻,己身连坐获罪,很早便香消玉殒了。而傅家所掌的傅家军,孤军抵御北胡,在最后一战中,也是全军尽殁。
李求真细细琢磨着,宣帝一朝,许多人的命运线都发生了变化,可都远远及不上这人。而且,这位承安王一边崛起的时间,同另一边身死的时间,居然巧的颇为接近。
李求真认为,较之宣帝,承安王身上却是显得更为神秘。而这种神秘,对于李求真这样的人而言,显然有着无上吸引力。
所以,李求真果断定下了接下来三年级要走的方向,全身心的投入到载有这位承安王生平点滴的史料卷堆中去。
这一研究,李求真才明了,当初爸妈惊诧反应的背后,是一份不加遮掩的看热闹心态。这位与圣主齐名的神人,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前辈高手研究过了。各项课题多如牛毛,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今再想要出成果、出新意,难度委实较高,大抵多是炒剩饭了。
可李求真偏生是个迎难而上的脾气,更是因着一番离奇遭遇,生出了一个独特想法。
世人做研究,尽皆考据承安王生平,从其存在入手,那么,我可不可以反着来呢?若是大周没有承安王,那王朝走向当会如何?历史发展当会如何?
越想越是兴奋,于是比照着脑海中的两份记忆,开始细细地查阅各处资料。一路大胆猜测,多方考据,小心论证,终于,几个月的埋头苦干后,李求真依着初始设想,交出了一份自己甚为满意的答卷。
……
李求真很是欢喜,献宝似的,兴致勃勃地请家中二位教授专家指点。可不曾想,爸妈一见之下,反应竟是更为激动。
只见平日里从容淡定,甚至略显温吞的老爸,一拍大腿,双眼放光,当即开启问答模式。一番应对之后,老爸竟是放言,此稿可投《历史研究》。随后指出几处疏漏,让自己斟酌修改。
李求真嘴巴大张,这、这可是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刊物啊,自己一个毫无名气的稚嫩学生,能行?
可这一想法,却也同时得到了老妈的响应。
“有了在《历史研究》上发表的刊物,便是有了前去星辰研究院的敲门砖。那不正是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小真,相信你自己的实力,相信你爸妈的眼光。”
这一句彻底激起李求真了斗志。
星辰研究院,原本于李求真而言,正如它的名字星辰那般,遥不可及。至少学生时代,还生不出别的想法。可是这一回,机会摆在眼前,不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呢?
而且,这会儿,李求真有了要进星辰更为迫切的理由。那就是要探明,究竟自己脑子里的两份记忆是怎么回事?究竟这突如其来的巨变是怎么回事?
李求真隐约产生了些许模糊想法。
一个,是世界出了问题。本来互不相干的平行时空,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碰撞交叉,一个覆盖了另一个,而自己却是恰好保留了本该要被覆盖的记忆。
另一个,是自己出了问题。或是自己无意识穿过了时空壁垒,从一个我身上来到另一个我身上。或是另一个我得到了其他的我的记忆,时间轴上出现了絮乱。亦或是其他。
星辰研究院正是探索求知的圣地,许是能够帮助自己追寻缘由,解开疑惑。
……
之后,便是没日没夜前后反复几十次的修改易稿,直至得到二位大佬点头。
稿件发出,接下来便只是等待。
趁着课业间隙,李求真一方面,准备着随时参加申请考核。另一方面,思来想去,决定将这一番离奇经历,以另一种形式,隐晦地记录下来。
李求真随即便在当下著名的网站晋江文学城注册了笔名,开始连载写作。
这名字,便取做大周峥嵘,来勾勒那一段峥嵘岁月,…以及另一番不可明说的波涛汹涌。至于笔名,李求真微一思索,轻轻笑了笑,啪啪打上一行字,“一遇承安终生误”。
可不是么,因着这个人,生生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
==========
此时的李求真下意识弯了弯嘴角,便突地从回忆中醒过神来。
抬眸,眼前正是自己几日前已经标上完结的作品。这方才引起自己心神震荡的最新一条评论,上头写到,“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
“——《评大周峥嵘——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
‘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这句,是《周史》记载,大周圣主周宣帝临终所言。
宣帝没有说完,只有这半句。史料提及,宣帝只是对着榻前俯身的承安王愣愣重复了几遍,便含笑而逝。
后世猜测,他许是只来得及说了前半句,许是言语苍白不知该要如何继续。于是,就有后人依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形形色色的接续。
寻常些的,‘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无有天下承平、百姓安康’,‘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无有万邦来朝、盛世气象’,这或是谈君臣情谊,或是论具体功绩。
猎奇些的,也有猜度帝王心性,往厚黑流上靠的。
而本文,作者也补全了这句话,用了一整个故事的篇幅,用了与很多人都不同的视角。
作者接上的是,‘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是黎庶受难,兵戈不止’,‘假使天下无有大将军,当是山河破碎,历史自此改写’。
恭喜完结。这是我读完全篇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下面我来谈一谈具体理解。个人之见,有不当之处,还请看官多多包涵指正。
首先,是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