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了几口气,程知趁着功力恢复了些许,止住了内伤。确认不是特别影响行动之后,便赶忙下山,打道回府,用药疗伤去了。
……
==========
接下来几日,程知一边治伤养伤,一边发布了几条指令。原朝日前可是没忘了吩咐,要处理好后续事情,要解决好林秉章的问题。
程知传令手下,主要布置了三件事。
第一,京都戒严。进城须登记身份,逐一核查。出城须手持由东厂会同五城兵马司开具的放行手令,方可予以通行。
第二,排查青楼、赌坊、客栈、酒肆,以及其余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可疑人等一律记录在案。
第三,列出林秉章的亲朋故旧、同僚门生,按亲疏远近排序。连同朝会上曾为其辩驳质疑圣意的一干人等一块标记出来,一一上门问询。请他们各自提供出三处林秉章可能的藏身之处,譬如他经常的去处,譬如可能收留他的人,等等。
都带着皇帝旨意去,不配合东厂办案的视作是逆贼同党。
……
这三道指令一出,都城之内一下炸开了锅。
这头两件事情还好说。京都戒严,全城搜捕,多在众人意料之中,一干经多了事的大臣甚至觉着还算不错。毕竟本以为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局面,没曾想,东厂这回行事动作竟能称得上一句温和。
然而,这第三件事情就不一样了。
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
东厂中人一登门,道明来意,就有吹胡子瞪眼直斥乱来的,有犹疑不定猜测背后诡计的。显然,他们认为,这是东厂在诱使众人攀咬无辜。还是大喇喇上门,用一种直白到令人发指的方式。
可是,程知最终还是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拍了拍案几上厚厚的一沓纸,程知眯了眯眼,唇角翘起。这就是这几日手下人各府奔波送上来的成果,绝大多数都照着要求给了回应。
道理很简单,这第三件事情本身是漏洞百出的。程知要的是地名,而不是人名,那就大可随她意。有皇帝圣意压着,这些人随便给三个地方不就成了么。三这个数字,也是程知特意挑的。多了太过胡来,少了就像是要权衡出正确答案,容易引起警惕与抗拒。这般就刚刚好。
再来,来问的是东厂的人,背后站着的是东厂的那位原督主,这些个人精免不了多想,那就不至于出现八竿子打不着的太随便。打算糊弄过去的,就真依了程知原话经常的去处,报了官员私下消遣的地儿。有自己小心思的,暗搓搓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政敌对手。脾气硬敢怼的,给出了类似林府、皇宫、都察院的回复。
程知翻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