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鹰犬(三十四)

死得其所系统 我欲挖抗 1370 字 11个月前

可改朝换代就不一样了。传承数百年的大族勋贵首先就要跳脚。没了给他们祖宗封官赐爵的杨氏朝廷,他们还算哪门子的大族勋贵。再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最上头的阁部重臣,哪里舍得这杨氏制度,哪里舍得这能同皇帝分庭抗礼的权柄。

这么些心思合在一起,必定生乱。江湖同庙堂,又是盘根错节,牵扯甚深,届时兵戈四起,争斗不息,整个天下都不会太平。你觉得,依崔光召的性子,会想不到这些?依崔光召的性子,能接受这样的局面?

要我说,他不愧是姓崔,是崔氏的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的理想与天真。崔氏当初为什么坚定不移地同太子绑在一起?论手段,杨竚差杨端远了去了。不就是看中他性子温软,哦,不,是人品厚重,符合他们眼中所谓的‘仁’么。

崔光召也是一样。他但凡不择手段一些,往简单粗暴里说,杨端的儿子,我成氏能杀得了,他会不能?杀不了杨端,杀不了原朝,杀几个小辈底下人,把水搅浑,找点麻烦,出些许恶气也是不错的。

皇帝重用谁就杀谁,谁在皇帝跟前得力就杀谁,原朝不是义子干孙收了不少么,也一样,说不得就弄得他们断子绝孙,无人可用了。

然而你看看他,说有杨端的儿子出头,一个不孝不义就能纠缠半晌,又岂是能与之谋的人?”

成豫这种桀骜好斗的人,骨子里深藏的就是一派“老子天下第一当仁不让岂能让庸人废物挡在前头”的观念,此刻提及与他截然不同他看不上的存在,也就不免话多了些。

崔光召的性子,柳渭南哪里又是真不知道了,只是借个由头趁机探问一二。

这会儿,他也就循着成豫兴致附和了几句,赞了几声诸如“世子高明”、“善识人心”的话。

随即又捧了捧他爹成王,“王爷当是英明。能生乱的不安定分子,被王爷一一安抚,日后改朝换代,也就是换个皇帝的事儿。”

这一点,柳渭南是真觉着厉害。各方势力,成焘周旋其中,都是游刃有余。

“这是我成氏数年之功啊。说起来,不过是实打实的好处供着,更为优容的承诺许着。新朝封赏,更进一步,沿袭旧制,广纳贤才,这还是能够使人意动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挑选合适的人。既然各方势力此消彼长,那就总有愿意冒点风险消别人长自己的人。眼前这位不就有说么,人心的贪婪和是无止境的。只是,这些就不必说出来了。

“我成氏从来不会亏待有功的人,尤其是不会亏待自己人。”

……

场上二人相视会意,便不再继续下去这个稍显露骨有失风雅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