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了正神色,程知翩然起身,掸了掸衣襟。这就去御前复命吧。
……
=========
正阳宫。
经了通报,程知立刻被皇帝宣见。由内侍引着,径直进了内殿。
“臣顾绥叩见陛下。”
“免。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你怎么就过来了?”
“陛下吩咐,臣不敢延误。一有了发现,便先来回禀。”
“喔?有了发现?这么快?”杨端本是面色不愉,耐着性子问人来干嘛,此刻听着回复,稍一怔愣,皱紧的眉头倒是松开,语气也变得和缓。
“你发现了什么?”
“臣已将嫌犯押至殿外,陛下可要亲审?”
“嫌犯?你就查到凶手了?是谁?谁犯下大逆在宫中行刺?”
“大内禁中,岂能真容贼子来去。三殿下一事,实是身边存有内鬼。殿下宫中有一伺候宫人,不起眼,不冒头,却得了信任,能出入主子近前。臣已查明,殿下心口刀伤便与此人有关。”
杨端眯了眯眼,“你这是在告诉朕,堂堂大越皇子是死在一个奴才手中?”
“臣只是在说,殿下心口刀伤是身边人所为。”
“什么?”杨端迅即反应过来程知话中之意,“三皇子死因为何?莫非不是心口刀伤?”
“据臣检验,殿下心口那一刀,是死后造成。除此之外,殿下身上并无其他外伤,亦无中毒痕迹。”
“……”
杨端显然想到了什么,神色骤然阴沉,“朕在问你三皇子究竟是怎么被害的?还有那狗奴才,真有犯上背主,又是受何方贼子指使?”
“臣无能,臣瞧不出来。”程知麻溜请罪,“而事有蹊跷,臣亦不敢擅专。”
程知说着,便拣着措辞,将伤痕伪造、尸体摆放、书房残迹、众人供述一一道来。
同样的道理,对杨端也适用。猜想,推测,这种经过主观加工的东西,通通不需要提。程知只要把发现的疑点线索禀明,其他的自有杨端自己去得出。以他浸淫权术多年九曲十八弯的脑子,琢磨的结论不会有多大偏差。
“这人就在外头,陛下是要见上一见,还是臣直接拖下去要个结果?”
程知说罢,便低头俯首,等候上首的皇帝示下。
殿内陷入静谧,气压有些低沉。程知耳尖微动,捕捉到皇帝加重的呼吸,眉梢挑了挑。
……
片刻之后,低沉听不出喜怒的声音传来,“把人带进来。”
程知领命,将押在殿外的李顺同另一个名唤吴威的侍卫提了进来。
这吴威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内就能从侍卫堆里被挑出来,还要感谢李顺。叫去搞的不在场证明,经排除,落单的有四个。当着众人的面把这四个挨个拎出来,锁定李顺的反应就差不多能辨别了。程知下令单单拿下吴威的时候,见他二人遮掩不住的震惊和颤抖,更是知道人选上没弄错了。
“说出来受谁指使,朕赐你们一个痛快。”
被程知提进内殿的两个人还处在一种惊疑仓惶之中,此刻听着这一句,才反应过来他们正跪在皇帝面前。
巨大的恐惧回笼,这是暴虐酷烈的皇帝啊。喊冤,求饶,哭嚎,辩解,都只会让皇帝愈发残忍。可这眼下却是要他们招什么?皇帝究竟认定了哪些就要他们招幕后指使了?
“说。”杨端没有即刻得到回应,冷笑一声,嘴角扯出了一抹渗人的弧度,“你,你先说。”直接伸手点人。因着方才程知提到宫人内鬼在前,就也随手先点了李顺。
被点到的倒霉蛋面色惨然,整张脸白的不能再白了。嘴唇哆嗦着,都能听到上下牙关的磕碰声。
李顺清楚逃脱不得,心下一横,也不管皇帝会怎么接着发作,“陛、陛下明鉴,奴婢忠心侍主,绝无二心……”
“不要同朕说没做过犯禁之举,不要同朕说没有受人指使。”杨端语气不耐,直接打断,“你要是只能讲废话,这舌头就没必要留着了。
朕是天子,朕说出来的话就是事实,不需要狡辩。朕要听的,是你们这俩狗奴才背后是个什么来头,搞这么一出遮遮掩掩图的是什么。你们这些个乱臣贼子,是觉着朕要被牵着鼻子走,稀里糊涂认定三皇子畏罪自裁么?”
皇帝最后这起伏不显阴鸷森然的话语一出,殿前一片寂静。不知内情的,听着字句,在求生欲的驱使下屏气敛息。知晓情形的,或多或少都被惊了惊。
李顺是万万没想到,这应该不可能的,意外中的意外,竟是一个照面就出现了。他心惊肉跳的同时,耳边惶然想起了那位大人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