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进门,汪也先烧了壶热水,沈栀上床埋在被子里开着电热毯暖和了一会儿,感觉缓过来了,水也晾得可以入口,她灌了满满一杯下去,背后瞬间起了层汗。
外面有早点铺陆续开门营业,汪也留沈栀在屋里洗漱,自己出去给两人买早点。
洗脸漱过口,汪也买了吃的回来,周围东西还不太多,他也没好走远,在巷口买了饵块和粥就往回折返。沈栀想到她还做了牛肉条,从箱子里翻出来,那天做好之后她沥干了油密封的,撕开袋子尝一下,保存完好,虽然变成肉干了,但味道没问题。
她就着饵饼吃了两块,确定没问题,又喂了汪也一口,口味比外面买的都不差,他那天就想问她,“从哪学的做这个?”
从好多年以后微博上大火的一个美食博主那里学来的,现在的话沈栀想了想,那博主应该还没出道,于是说:“网上找的教程,怎么样?这样好吃还是那天刚出锅的好?”
汪也细嚼慢咽尝尝,说:“那天的像道菜,很香,今天这样口味像零食,更筋道,都好吃。”
就着似菜似零食的牛肉干吃完早点,前台那边打了电话来说另外一间房也收拾好,可以过去了。坐了一宿的火车都有点累,两人决定先睡一下,等中午起来吃了饭再商量去哪。
结果一睡就睡到了下午,沈栀醒来给汪也打电话时,他声音从听筒那边传过来一样喑哑,明显也没睡醒。
磨磨蹭蹭赖床再起来,外面阳光灿烂,气温又回升。
大理的日头不如昆明的足,同样的时间,昆明是要晒死人的时候,大理的阳光就温暖和煦。一天已经过了大半,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景点可去,两人就顺着古城溜溜达达。
早上店门紧锁的铺子这会儿都开始营业了,城内的建筑还古香古色,只是店铺林立,已经很有些商业化了,但仔细找一找,还是能有不少有意思的小店。
沈栀土包子见识少,除了那些大卖场一样的商店,她没见过的,每家都想看一看,但又什么都不打算买,街上有揣着小布包给人编彩辫的阿婆,她这个倒没经住诱惑,在路边坐着小板凳,晒着太阳让人家给她编小辫子。
阿婆还挺会做生意,交钱时,汪也递了张五十的整钱,阿婆找不开,差五块钱,又给她多编了五根,还夸她,“你头发好,多编几根好看的!”
她夸得太真诚,沈栀眉开眼笑。周围花红柳绿、人来人往,颜色都是鲜明的,可在汪也眼睛里,这一刻所有一切全是黑白,只有她是彩色的,她高兴,他只是单单看着她,就也觉得高兴。
编完了,她顶着一头闪亮亮的小辫子继续逛,走到人民路的拐角时,有排队买烤乳扇的,她闻着味道又香又特别,难得想要跟着排队买一支尝尝。
乳扇是种奶制品,薄薄一片烤好了卷在竹签子上,味道甜里带着腥,很多人吃不惯,譬如汪也,沈栀买好拿在手里先给他咬了一口,汪也一尝就皱眉,勉强咽下去,说什么也不吃第二口了。
沈栀倒是很喜欢这个味道,美滋滋地吃完了,手上有点点粘黏,蹲在路边撩了把苍山流下来的清泉水涮涮手,一站起来,腹部就是一阵热流涌动。
她心里突地一下,来了。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