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醉这话说得墨珣当真是无法反驳,接了洛涧递过来的第二条帕子之后,墨珣才得以能补上一句,“总之,量力而行。”
在更早之前,墨珣第一次随宣和帝狩猎的那会儿他就已经觉察到了,林醉是一个与他性格截然不同的人。
就拿吕青庭的事来说,甭管他是不是自己的表弟,就从他惹到自己的那一刻起,这人与他而言就已经不存在了,更别提还要像林醉一样时常将吕青庭带再身边了。
墨珣对林醉一点都不了解,或者说他并没有要刻意要去了解林醉什么,毕竟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墨珣的定位中显得有些奇怪。
墨珣甚至都不知道林醉与他,究竟算不算是道侣。
不,不算。
林醉什么都不会,甚至都没能踏入修真之门。
墨珣兀自摇了摇头,道侣只是基于双方互为修道的基础上,林醉现在……墨珣又朝他看了一眼,差太多了。
“早上写的那些,你还记得多少?”其实并不很多,甚至还很朗朗上口。墨珣不确定需要给林醉多长时间去背,而这么背下来他能理解的地方又有多少。
“记下大半了吧。”其实林醉把今天写的东西都得差不多了,但他也并不确定自己的记忆是长时记忆还是短瞬记忆。不过,至少他现在还记得就是了。如果反复加强或者书写,应该能巩固。
“能看得明白吗?”墨珣当年就是靠自己琢磨的,而且在墨珣看来,自己琢磨比起别人把道理都说透更适合一个道修奠基与成长。
林醉点点头,又摇摇头。他并不确定墨珣口中的“明白”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的话……”
“不单单是字面意思。”墨珣并不奢望林醉只这么一会儿酒能有什么进展或是突破,他当年也是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是在充满灵力的地方……
“我需要你透过表面看本质。”一心二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林醉刚才既然在认真写字,还能记下大半已经实属不易了,墨珣自然不会再苛求什么。
他当初觉得林醉是个道修的苗子也是因为林醉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忽然就有了心境上的动荡,这种动荡甚至影响到了墨珣。
就好比是身边有人忽然进阶了一样,而在他周围的人如果能够从这个进阶之中领悟到什么,那便会受益匪浅。然而这种感知和领悟却只在一念之间,如果错过了那就是难再得了。
林醉闻言,这就点点头。林醉一开始并不明白为什么墨珣要让他进书房,不过等到后来,墨珣跟他说他刚才写下的东西是《洗髓经》,从名字上来判断应当是比较基础的……类似于秘籍之类的东西吧。
哥儿与汉子从小的时候开始,教育方式就截然不同。许多在汉子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哥儿们来说却是明令禁止的。
就比方说,锻炼、习武这件事。
人们由始至终都认为哥儿不应该往外跑,不应该习武。哥儿纸需要被将养得宜,待字闺中,等到及笄之后便可以寻个好人家嫁了。嫁了人之后,相夫教子……如此循环往复。
尽管林家的教育方式与别的人家有些不同之处,也并不是特别拘着林醉,但在很多事上,他们也都跟别人一样。
而今天,墨珣要教他习武虽然超出了林醉的认知,但林醉却并不想拒绝,反而因为这件事太过出乎意料而觉得欣喜。
这是他小的时候就想学的东西了。
林醉从小就不喜欢呆在屋里,程雨榛自然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老往外跑,所以两边的矛盾也不小。后来还是昌平郡君发话,林醉这才得以每年回趟老家。
而林醉回老家的旅途,有时候是与林风琅一起,有时候是与他其他的叔叔伯伯一道……
自从林醉那年从建州回京时遇上山贼险些被拐走了之后,家里就再也不让他在没有家中长辈的陪同下独自出远门了。这对于一个不喜欢被禁在家里的哥儿来说,着实是一种煎熬。
如果他会武功,那么结果必定会有天壤之别。
也好在那次遇上了山贼的事发生了之后,家里只是不再让他独自离京,倒是没有禁止他在京里探访朋友。否则的话,他可能早就闷死了。
只可惜,后来宫廷选秀的消息传来,他就真是连出家门都被看得严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