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公见状,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而林家与越国公府同在京城,原先赵泽林与昌平郡君就时常有往来,现在林醉又嫁到了越国公府,那两家自然也不可能不来往。林醉虽然不事很想见到程雨榛,但对于家里其他的人却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墨珣也仅仅是将这件事瞒了两天,林醉去了一趟林家便也什么都知道了。
这件事林奕甫并没有同程雨榛说,他只是私下里叫了林风琅来问问仔细。
林家在生意和仕途上一向是分得很清的,林奕甫平常也不会过问关于林家生意场上的事,所以林奕甫这个反常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昌平郡君的警觉。
如果昌平郡君不问倒也罢了,可昌平郡君问了,林奕甫便也不瞒,直接就将这件事同他夫人说了。
昌平郡君听完了夫君的话之后,便只是问了问林风琅怎么说,知道林风琅确实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之后,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法子,只能寄希望于繁楚王能够查明真相,还他们林家一个公道了。
而程雨榛则是见林奕甫将林风琅私下叫去谈话,待林风琅回来之后却见他神色有异,这才多问了几句。
程雨榛作为一个内宅的哥儿,自然对于林风琅生意上的事不甚了解。尽管林风琅再三同程雨榛保证过,他绝对没有做出锅这样的事,但程雨榛却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就算他相信林风琅的话,知道林风琅没有做出这样的事,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所以等到林醉过府探望昌平郡君,程雨中便拉着林醉问起了这件事。
林醉本就不知情,越国公他们是刻意瞒着的,程雨榛这么六神无主地问他,他却是一句都答不上来的。
本来昌平郡君见到了林醉,见林醉一开始并没有提到这件事,立刻料想道他大概全然不知,这也就没打算把这件事告诉林醉。但程雨榛一上来就拉着林醉说个不停,倒让昌平郡君原先的话都咽了回去。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程雨榛也回程家去打探过,但程家那边自然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
这件事全权由繁楚王负责,程家就算手伸得再长,那也长不到榆州去啊!更何况这次,宣和帝将奏折全都握在了手里,就算他们有心想探,那也得宣和帝肯漏口啊。
程家虽然有两个子侄在后宫之中,但毕竟没有子嗣,地位也是不尴不尬的,平日里见到宣和帝的次数也少,自然更不可能帮着打听出什么消息来了。
于是程雨榛便病急乱投医,这就问起了林醉,看看越国公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消息可以透露。
林醉面露茫然之时,程雨榛便也料到林醉是毫不知情了,这就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好啊!”
“风琅既然说没做过,那就是没做过,说不准就是别家干的‘好事’,这就牵连了我们林家。你就别在这里自乱阵脚了。风琅原先不急,瞧着你这样也该急了!”昌平郡君本来见着林醉还是挺高兴的,可这份高兴持续了没多久就让程雨榛给搅和了。他自是相信自己儿子的,便也想着要将这事儿先放到一边。总之,先把这个年过完了再说。可偏偏程雨榛就是要提,闹得林醉也跟着不安起来。
程雨榛最近被昌平郡君抓着“立规矩”,一听到昌平郡君不耐烦的语气那便是紧张得很,这也就只能小声地同昌平郡君说道:“是,爹说得是。”
这话一说完,程雨榛便规规矩矩地站到了昌平郡君身后。
林醉一时有些无法适应,毕竟昌平郡君以往可从来都不怎么管事的。
昌平郡君这就将话题绕开了,同林醉聊了些别的,而后便提到今年过年的事。
“越国公已经同孙儿提过了,今年孙儿应该会随夫君一同进宫赴宴。”
昌平郡君点点头,“提了就好,你也该早早做起准备了。”
“是,孙儿明白。”昌平郡君让林醉做准备,但其实林醉思前想后,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准备的。无非就是筹备一下参加年宴的衣裳罢了。
林醉本是想多问问赈灾米粮的事,但昌平郡君这么明显地岔开了话题,反倒让林醉不知该怎么将这个话题又引回来。而他对此事全然不知情,多问反倒给昌平郡君添堵。
想明白这点之后,林醉便想着,倒不如他今日回府后去问问墨珣。
墨珣虽说要瞒着林醉,却也知道这件事瞒不了多久。所以林醉这么一问,他便也不瞒着了。不过墨珣知道得并不多,而且现在奏折不从御史台过了,越国公也并不了解。
宣和帝这段时间在早朝上,心情一直不错。让柱下御史念完了奏折,便是同朝臣们讨论起奏折上的事来。
洪水退了之后,原先流离失所的灾民也全都重返故乡,在四位王爷的监督下领取朝廷分发的赈灾物资。而查抄贪官污吏的家产也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等到灾区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他们便要押解这些贪官进京了。
本来是可以直接将这些人就地斩首,但宣和帝非得让四个王爷将人押进京里。
墨珣时常有“听到”同僚们说起宣和帝的这个举动,只说是非同寻常。墨珣倒是不怎么在意贪官的事,他对繁楚王查皇商的事比较留意。只是,自从宣和帝让柱下御史念了一次关于皇商的奏折之后,一直到过年假期开始,墨珣都再没有听到与林家有关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