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第 272 章

墨珣本来觉得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开口了,但是这个苗禄觉还是说个没完,差点没忍住。

“苗大人,我们今日,先不论这个供词。”墨珣笑了笑,“我们看卷宗。”

“这个卷宗是蔡大人送上来的,那断案的自然是蔡大人而不是我们。”墨珣这是在提醒苗禄觉,他们作为大理寺丞的职责。“蔡大人判了穆孺其确实坐契不退、强抢民男。”

所以,你在这里跟我争这个就没意思了吧。

墨珣还是不知道苗禄觉这个量刑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按照蔡炎恩送来的卷宗,那就应该按照强|奸罪判刑才是。可就苗禄觉签的这个,似乎只谈了诈骗,直接就把强|奸罪给略过了。

“我刚才不是说了,是那黄家哥儿自己抛头露面,引人遐想,刻意引诱穆孺其,为的就是想要抵消债务。”

“苗大人不要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去想黄家哥儿。”墨珣虽然并不认识那个黄家哥儿,也不知道那个哥儿为人究竟如何。但是蔡炎恩既然已经断了案子,那他们就事论事就好了。哪怕告到宣和帝跟前,那墨珣也是有话说的,他完全是按照卷宗上所述来量刑,并无偏颇。“如果黄家哥儿真想借此抵消债务,那为什么还会告到蔡大人那儿去?”

这个案子,如果不是穆孺其强抢了黄家哥儿拒不归还,还非要问黄二讨要银钱,怕是黄二无论如何也不会告官的。

墨珣很是了解小老百姓那种息事宁人的性格。就连黄二,心中怕是也嫌弃自己儿子让人破了身,觉得丢人,不愿把事情闹大。如果不是因为穆孺其咄咄逼人,非要钱,黄二真是会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案子,蔡炎恩已经断过了。

判,也判了。

比墨珣判得还轻些——徒刑两年,流放三千里。

只是那穆孺其不服,才又告到了大理寺。

叫墨珣说,还不如就认了徒刑和流放,省得没了性命。反正落到墨珣的手里,就是按着最重的强|奸罪判。

“这……”苗禄觉被墨珣问得差点没立刻答上,“自然是因为敲诈勒索未遂,没拿到钱这才一纸诉状,将穆孺其告上公堂。”

墨珣真的很想直接张口就反驳——

苗大人认识黄家哥儿吗?这就说他品行不端?

难不成,世上的哥儿都要躲在家里才能免受侵害不成?

民间的哥儿本就要为家里分担,小小年纪就得在外讨生活,帮家里种地插秧,看摊子……抛头露面本就是常事。

墨珣在石里乡的时候,见惯了年纪小的哥儿到处走,也没人瞎说什么。

更何况,那个黄家哥儿也才十三岁,什么叫做长得不正经?

苗禄觉根本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但苗禄觉,怕是色者见之谓之色了吧!

满大街的人都见过那黄家哥儿,怎么就穆孺其被“勾引”了?

就算黄家哥儿长得当真不正经,那人人都忍得,怎么就穆孺其忍不得?那穆孺其又与禽兽何异?

“苗大人此言差矣。”墨珣摇头,“这个案子,蔡大人已经判了。‘穆孺其强抢民男’,在卷宗里写得是一清二楚。”

抢去,侮辱了。现在哥儿额心红痣变了,自然要按强|奸罪判斩监候。

墨珣不想跟苗禄觉继续争执,毕竟他和苗禄觉呆在一个屋里的时间恐怕还有不少,这时候就闹个不愉快也不值当。只是穆孺其这个案子恰巧让他见到了,当然也不能让穆孺其只赔那么一丁点儿钱就逍遥法外。那黄家又不是贱籍,怎么都犯不上“卖了”自家儿子。

苗禄觉还待再说,墨珣便道:“就算黄家哥儿如同苗大人所说,是个不正经的,但是,他让穆孺其抢去的时候尚是清白之身。”这个毋庸置疑,没什么好吵的。

苗禄觉一时也没再吭声。

刚才墨珣说到蔡大人的时候,苗禄觉已经觉察到自己量刑过轻了。正如墨珣所言,案子已经判了,他们只需要根据送上来的卷宗给量刑罢了。

但墨珣毕竟是新来的,直接给自己这么下脸,苗禄觉不过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气罢了。

本来只是打算探探墨珣的底,可是被墨珣这么一激,苗禄觉反倒是没能控制住,胡乱揣度又胡言乱语了。

当然,墨珣并不知道苗禄觉的心思。毕竟他已经很克制,没有说出更难听的话了。如果他真的要跟苗禄觉过不去,刚才肚子里那些话现在就能倒出来。

墨珣看苗禄觉脸色难看,这就给了苗禄觉一个台阶下,“想来苗大人也是因为发现了这点,所以才特意将这个卷宗挑出来的吧。”

苗禄觉怎么会没发现墨珣给的台阶,他权衡利弊之后,便也不再同墨珣继续争辩,只点了头,“嗯”了一声,拿着卷宗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