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第 311 章

如果不是墨珣从六岁开始,就待在伦沄岚身边,他恐怕都要相信伦沄岚说得这些话了。

一时间,墨珣沉默了下来。

墨珣不敢去问伦沄岚。他潜意识里觉得,如果自己一旦问出口了,或许有什么东西就变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也变了。

林醉看墨珣的表情不对,只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立刻面露担忧地看着墨珣。

然而,墨珣却只是安慰似的朝着林醉笑了笑,却在这一瞬间,心中闪过了诸多想法。

他一开始是以为伦沄岚说的那样一番话不过是为了帮自己开脱,可又不禁深想了些——

自从墨珣来到这方世界之后,就很少与伦沄岚交流、沟通,只因为伦沄岚的身份让他有些尴尬,且难以自处。

曾经,他很小就离开了父母身边,自是不知道该怎么与身为“母亲”一方的伦沄岚相处。而且伦沄岚总是不自信,并不怎么主动来靠近他,这就使得两人之间相处起来十分不自然。

再者,墨珣从一来就是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已经成年了几千年的人,让他装小孩已经很难了,再让他装儿子……要求有点高了吧?

墨珣仔细回忆了一番,这才惊觉这十几年来,他与伦沄岚私下相处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

仅有的那么几次……

墨珣一直以为自己在伦沄岚面前表现得十分正常,但现在仔细想想,自己与伦沄岚的亲生儿子“墨珣”,必定是有区别的。哪怕被父亲身亡的事打击到,但也不可能顷刻间就性情大变。

所以,伦沄岚就算是发现了自己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也是极有可能的。

墨珣不禁想起他与伦沄岚两人登船进京的时候,当时在船舱里,一开始倒还好,可不知怎么,伦沄岚的反应就有些悻悻然了。

墨珣当时没想太多,只以为是自己表现得有些生疏让伦沄岚心里难受了……

胡思乱想了一阵,墨珣最终也没能有个什么定论。却也挨不住林醉担忧的眼神,只得拍了拍他的手,“没事。”

墨珣这会儿已经恢复过来了,但刚才明显是出神的状态,怎么叫“没事”呢?还有,今天墨珣被宣和帝传诏入宫的事呢!

刚才,林醉本来也想跟着墨珣与越国公他们一起去的,但是却被伦沄岚给拉住了。

这下可好,落下的“功课”还得另外让墨珣给他补上。

林醉满是期待地看向墨珣,只等着墨珣再把今日的事与他说上一说,却不料墨珣只是拉着他的手就回屋了。

林醉心里不得劲,缠着墨珣又追问了两句,却也不敢追问得太过明显,免得让府上下人察觉到不对。

墨珣不得已,只得重复了一遍自己今日在饭桌上说的话,别的就没多说了。

林醉自是不信。

如果真的只有这么几句,那墨珣又怎么会到这个时辰才回来?在这期间,墨珣必定是与祖父和爷爷说了不少话的呀!

然而,墨珣不愿说的事,自然是无论林醉怎么缠着,他都不肯说的。

林醉缠了小半个晚上,无果,只得假意闹脾气般背着墨珣睡过去了。

墨珣搂着林醉哄了好半天,都没能把人哄好,无法,他也就只能就这么一手搭在林醉身上,紧贴着着林醉睡了。

很快就到了过年的时候,距钱正新的死又过了一个多月,而朝臣们正如墨珣所想一般觉出了味来——宣和帝将刘宝泓送上丞相之位并不是要给钱家留后路,恰恰相反,他是准备将“钱党”连根拔起的。

刘宝泓本就是一介寒门举子,能爬到这样的位置,其中自然不乏钱正新有意的栽培。

像刘宝泓这样的人,最是好拿捏。

显然,不单单只是钱正新这么想,宣和帝也正是这么想的。

所以,宣和帝才把刘宝泓这么拉上来,为自己所用。

而被宣和帝委派去查钱正新的人,根本就没留手,再加上,有宣和帝暗中授意,倒是能扒出不少来。

只是钱正新一贯的手脚干净,什么都不沾,办事的都是手底下的人,与他根本就没有干系。而且,就宣和帝给的这点时间,只能查到小猫三两只,稍微大一点的官根本没有。

一时间,调查也进入了瓶颈。

被宣和帝委派的官员得了宣和帝的暗示,当然知道宣和帝主要是要查钱家,别的……能查就查,查不了也不强求。

当然,这只是调查官员个人的理解,宣和帝倒是想大刀阔斧地整顿一下朝堂。

本来宣和帝上位就是靠的钱正新,现在既然钱正新已经死了,那他就没什么可再顾虑的了。

在宣和帝看来,他对钱家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否则,就他那几个舅舅,本来也没什么机会得到重用。既是靠着钱正新的缘故吃着皇粮,又领着俸禄,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宣和帝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当初对他登基有过帮助的钱家人,认真算起来也就是钱正新罢了。而正是钱正新一人得道,那整个钱家都鸡犬升天了。现在钱正新不在,那钱家获得的殊荣自然是得一并归还。

就像那个那个丞相府一样。

他们怎么住得起呢?

早前宣和帝登基,已经快刀斩乱麻地将一些原本支持其他王爷的大臣给铲除了,但钱正新却是其中的例外。理由无二,不过就是因为他所支持的文信王死了,他这才转投宣和帝。

而宣和帝即位之后,非但不能动他,反而还要以礼相待,否则就会给人翻脸无情的印象了。

一个铁血无情的帝王,一上台就连着抄了好几家,杀了无数的人……落在百姓的眼里,难道还有不怕的吗?

先帝的情况与宣和帝略有不同:当初先帝因为要征战沙场,所以早早就立了太子。

而宣和帝,不知是过分信奉黄白之术,还是怎么,就是不愿立储。再者,他又没有御驾亲征,自然也不存在什么动摇国本一说了。

而先帝临驾崩前,又因为种种原因,将太子换了。当时朝臣们也是连番上奏,却也没能改变先帝的决定。

而先帝临终前将太子之位又立有撤,几乎是所有的皇子都在太子之位上坐过几天。

也正是因为先帝到了年迈之时行事乱舞章法,才引得诸位王爷人心浮动。

若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太子之位倒也罢了,可既然坐上了那个位置,那不就证明了他也是有机会继承大统的?

到了最后,才会有宣和帝血洗朝堂的事情发生。

但宣和帝本身就是朝臣们最不看好的那个皇子,就连他的亲外祖都选择支持了他的弟弟,而不是他……

所以,哪怕宣和帝是先帝的亲生子,即位乃名正言顺,但深究起来,也还是宣和帝将几位同胞兄弟屠戮殆尽,这才剩了一个他。

除非大周易主,否则也就只能让宣和帝荣登大宝了。

宣和帝将丹药送往太医院,御医竟也没能查出毒素,然而有御医提出要取一小部分溶于水再行验证的时候,却被宣和帝拒绝了。

理由无他,不过就是术士口中所说,这种丹药,需得整颗吞服,否则定会药效大减。

丹药形圆,正寓意着鼎盛圆满。若是将“仙丹”破开了一个口子,引得“仙气”外泄,这枚“仙丹”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丹药。药效大减还是好的,万一“仙气”泄露,便什么都没有了。

宣和帝想长生,却也怕死。

但他实在是无法抵挡这样一枚丹药的诱惑,便又把术士召来,让他们就照着这个丹药如法炮制,自己手头的这枚就先搁着。

术士自然不敢拒绝宣和帝,只用当初用同样的丹方,也是废了好几炉和众多的天材地宝才炼制出这么一颗,现在要炼可能还得废上一段时日。

宣和帝自然是着急的,他心里笃定这些术士既能炼出一颗,那必定也能炼出第二颗。

每一次炼丹都有记录,只要按着记录逐一推敲,定能琢磨出来的。

最终,宣和帝也并没有服用这枚丹药,而是将丹药装在瓷瓶里,又系了个香囊,每日携带。

墨珣本身对术士给宣和帝炼制的丹药并未报以厚望,他甚至觉得宣和帝用了这样的东西,用不了多久就会缠绵病榻。只是,他没料到宣和帝竟是没有服用,而在殿外,他也并没有觉察出宣和帝有什么异样,顿时就对那些术士好奇起来。

按理说,墨珣在徽泽大陆时也斩杀过无数的邪修,收缴了不少邪修的储物戒,对邪修的功法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而邪修与正派修士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邪修害人”。

邪修会通过从人的身体上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气、灵力,再将之转化成修炼所需的养分。而凡人被邪修汲取精气之后,轻则短命,重则当场身亡。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邪修都是直接吸食凡人的精气,有些为了避开业果和天道的耳目,也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像宣和帝这样也算是其中的一种,虽然他并没有亲手将那些哥儿杀死,但最后受益人却还是宣和帝。

还有有些修士则是专门盯着邪修,待到那个邪修的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以“替天行道”的名义将邪修铲除并将邪修的修为夺为己用。

有些修士虽然自喻正派,却是道貌岸然,暗地里的龌蹉并不少,

正派修士则是汲取的天地之间的灵气,再转化为自身可用的部分。

但按照邪修与正派修士的修炼速度来看,自是邪修更快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修士铤而走险,冒着会被天道惩罚的危险也要修炼邪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