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帝面上闪过了一丝不虞,十分随意地“嗯”了一声,“所以呢”
皇贵君听着宣和帝的语调,又观他的表情,知道他此时不爱听这个,但老四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又亲耳听见了这么个事儿,如果一声不吭,那老四要是知道了,指不定得多寒心呢。
“应当是有人想要栽赃嫁祸。”
皇贵君也不管自己的这个说法是真是假,总归是在宣和帝面前提上一提,叫他心里有个数。
“晅琎的性子,皇上是最清楚的,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么残忍的事的。”皇贵君在刚才那么一会儿已经理清楚了宣和帝气的恐怕不是四皇子跟京里那一家五口的灭门惨案有关,而是四皇子与大皇子、畅贵君的事牵扯到了一起。
京里死个个把人,对宣和帝来说还真是小事。
反正每天都有人死,也每天都有人出生。
但如果涉及到了自己家,宣和帝就淡定不了了。
所以才会怒极攻心,晕了过去。
宣和帝随意点了点头,“朕知道。”
皇贵君本来是还想再说的,但看到宣和帝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看起来已经很不耐烦了。
思及此处,皇贵君便不再提这些,只将太医刚才嘱咐的话在宣和帝面前说了一遍。
“皇上这段时日劳累过度,又日日被朝廷琐事烦心,还需得静养才是。”
宣和帝对皇贵君的关心倒是十分受用,也不像刚才那会儿那么不耐烦了。
与蔡炎恩所料想的并不一样,四王府里根本没有这么个人。
刑部尚书拿着画像去询问四王爷府里的管家,管家只看了一眼就摇了头,只说没见过。
本来以为事情有了进展,却没料到竟然再次陷入了僵局。
刑部尚书不敢直接派人进四王府搜查,只好跟蔡炎恩又商议了一番。
然而,宣和帝是直接就发了话的,这件事就按律法来,可不正是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刑部尚书这才硬着头皮向宣和帝汇报了一声,领着人把四王府搜了一遍。
四王府那么大,要藏个人可不难。
刑部这边什么都没能查到,只得空手而归。
四王爷是回了府之后听了王府的管家提到过刑部尚书问的那么一档子事,虽说刑部和府尹把灭门案、大皇子遇刺这些案子都捂得严实,但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想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想争夺皇位,没点自己的手段可不行。
四王爷一听说刑部来了人,立刻就把那些事全都联系了起来。
这么一想,四王爷立刻就明白,这是有人故意想把他拖下水了。
冤不能白受。
不管宣和帝是不是事先已经跟刑部尚书和怀阳府尹说好了,赤几王还是要进宫去“哭”。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当然,“哭”也得有技巧,不能真的撒泼打滚。撒泼打滚非但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还会惹了宣和帝的厌烦。
而且,按照四王爷的性子,他还真的做不出在宣和帝面前撒泼打滚的事来。
四王爷稍稍将自己心里的怒意压了一下,这才进宫去面见宣和帝。
宣和帝的几个儿子,各有各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一经定下之后,便基本不会再变。
直到登上皇位。
四王爷的性子是比较刻板的,他其实股子里就是一个很重规矩的人。
宣和帝本人其实将祖宗家法、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这些视若无物,而且,也不大喜欢太墨守成规的人。
可偏生四王爷就是这样一个人。
宣和帝知道了之后,倒也认真想过,最后才断言,老四可能是像了冷家的人,像了冷家上一任家主,也就是皇贵君的父亲。
四王爷进了宫之后,见到宣和帝,脸上既委屈又愤怒,却又佯装出镇定来,不好直接说自己有多委屈,只说“父皇,刑部这段时间都在负责查大皇兄的案子,现在到儿臣的王府里去,又是盘问,又是搜查。”
“京里统共就这么大,别人指不定还怎么想儿臣呢。”
“说不准就觉得大皇兄遇刺的事是儿臣所为,儿臣生性凶残,儿臣”
“休要胡言。”四王爷这话还没说完就被宣和帝打断了,“父皇知道你不是这种人。”
四王爷嘴上动了动,正是欲言又止的样子。
宣和帝这段时间经常晕倒,四王爷还真不敢随便刺激宣和帝。
万一他大吵大闹,把宣和帝给刺激出个好歹来,那就糟了。
在不能确定宣和帝的传位诏书上的名字究竟是谁之前,几个皇子都不太希望宣和帝出事。
就算现在宣和帝身子不大好了,几个皇子的想法也不过就是趁着宣和帝还没嗝屁之前,加快速度把其他皇子斗倒。
到了那个时候,管他现在的传位诏书上是谁的名字,只要宣和帝不乐意了,他还活着,那就能改。
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能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登基,谁又愿意去顶“谋朝篡位”的名头
宣和帝一听完儿子的话,就知道他心里在委屈了。可再委屈能怎么办呢大皇子的伤都还没好,宣和帝每见他一次,他都会嚷嚷着“请父皇为儿臣主持公道”。
宣和帝是不耐烦听这个,但大皇子总归是自己的儿子,总不能不管。而且,谋害皇嗣本就是灭九族的重罪,就算大皇子不提,宣和帝也定是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的。
“既然蔡爱卿那边得了证词,就是该到你的王府上去查一查。”宣和帝好言劝了一句,“皇儿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须在意这些”
“父皇。”四王爷知道宣和帝说的是实情,但被诬陷,总得诉苦。否则,这股怨气,他怎么憋得下如果他闷不吭声,那才可疑呢。
宣和帝看到刑部送上来的卷宗时,正是因为第一时间想到“手足相残”上,所以才会气得头脑发胀。
想当年,宣和帝也曾经历过手足相残,可他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
宣和帝到了这个时候才隐隐的怀疑起,自己当年“秘密立储”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父皇,儿臣怀疑,此事必定有人幕后捣鬼,想让儿臣与几个皇兄皇弟之间互相猜忌”四王爷这会儿已经不再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委屈,多么多么冤枉了。他从宣和帝刚才的表情和语气之中,已经知道了宣和帝不想再听自己废话了。
如果说太多,只会适得其反。
四王爷见好就收,干脆换了个方式,让宣和帝知道自己仍是那个兄友弟恭的赤几王。
宣和帝又何尝不知道这点
所以他才会担心,自己的几个儿子会因为这些事而导致兄弟阋墙,重走宣和帝他们那一辈的老路。
四王爷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从宣和帝那儿出去之后,便去见大皇子了。
大哥遇刺,他这个当弟弟的也是该去看看才是。
大皇子确实伤得很重,饶是这段时日住在宫里,天天都有太来看过,却也还是没那么快好。而且在宫里做事有些束手束脚,倒让他有那么一丝后悔,早知道就不留在宫里休养了。
宣和帝命令刑部和怀阳府尹到四王爷府上的事,京里都传遍了。
皇贵君又是亲耳听见宣和帝下的令,锦硕王根本没办法装作自己毫不知情。
两个王爷一见面,赤几王立刻就跟锦硕王表示,京里那个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与自己无关。
当着面,又是在宫里,锦硕王当然不能赤几王说什么,只表示自己相信他的话。
两人面上都是客客气气,四王爷那一脸的担忧不似作伪,锦硕王的大度也不像是装出来的。
只可惜,两人心中各有考量,各有各的小九九。
在锦硕王心里,想着的却是灭门惨案与你无关,那么派人行刺的事就与你有关咯
在赤几王的心中,却也一直知道他大哥没什么容人之量。
四皇子探望大皇子,向大皇子推心置腹,大皇子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四皇子
兄弟怡怡的佳话传到了宣和帝的耳朵里,让宣和帝十分满意地点了头,一直紧锁着的眉头也舒展了几分。
这大概是宣和帝的这段时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四皇子从大皇子这里出去之后,就去见了皇贵君。
皇贵君当时也在场,听到了刑部尚书和怀阳府尹对太皇贵君所说的话这可比四王爷从外头转了不知道几嘴听来得更清楚。而且,四王爷今日既已进了宫,又来探望过大皇子,于情于理也是该到父后跟前走上一遭了。
四王爷一见到皇贵君按着规矩先行礼、问安之后,才将自己今日的来意说出来。
皇贵君本来就憋了一肚子话想要跟四王爷说,但大皇子还在宫里,又是那种疑神疑鬼的性子,让他确实很难办。
现在四王爷主动到后宫里来,明面上是先探望了他大皇兄,之后才见的皇贵君。就算锦硕王心里再不乐意,那也不能在这方面上说什么,倒是变相解了皇贵君的困局。
皇贵君屏退左右,这就小心地问起了四王爷,关于京里的灭门案。
四王爷知道他父后想问什么,无非就是想知道这件事究竟是不是他做的罢了。
如果,父后只有他一个儿子,只为了他一个人谋划,那四王爷绝对会对皇贵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他们之间毕竟还有个锦硕王在。
四王爷摇头,面容惨淡,“连父后都不信我,那谁还会信我呢”
一说到这里,四王爷真是恨得牙痒痒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他是真的遭了无妄之灾。
皇贵君问的时候已经是想尽了词,就担心自己说出来的话会让老四误会了什么。
然而,不管皇贵君怎么斟酌措辞,听在了四王爷的耳朵里,那都还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