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复帝倒也没有反反复复,而是直接就在早朝上下诏,要立自己的皇长子为太子。
此举,自然得到了百官的强烈赞赏。
牵复帝的皇长子又是嫡长子,乃原先的赤几王妃,现今的皇贵君所出。
自古以来,大周都有“立嫡不立长”一说,若是既嫡又长,那这个嫡长子的太子之位就稳了。
哪怕是宣和帝,非整个什么秘密立储,可那密诏里不还是写了锦硕王的名字
怪只怪锦硕王自己沉不住气,叫宣和帝寒了心,这才把他的名字抹了。
牵复帝金口一开,整个朝堂之上响彻着的都是“皇上圣明”的声音。
墨珣却从牵复帝的话里品出了别的意味牵复帝要御驾亲征了。
越国公写奏折的事并没有瞒着墨珣,而牵复帝令拟告示,墨珣自然也就知道他是听进了越国公的话。
改了告示,又说要立储,摆明了就是要离京了。
而之所以没有摆到朝堂上来说,想来牵复帝应当是想偷偷前往边关。
皇长子尚且年幼,不堪朝政。如果牵复帝先说要御驾亲征,而后才立太子,朝堂之上定是一片反对之声。
牵复帝如果真的要御驾亲征,那么必定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在京里。万一叛军听到了风声,又卷土重来,那叫年幼的太子如何稳得住
但牵复帝不说自己要御驾亲征,而是先立太子,那大臣们必定是支持的。
毕竟早早立太子,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墨珣在心里暗自琢磨着,该怎么跟牵复帝表示,自己也想一同到边关去呢
墨珣现在在朝为官,有诸多限制,不比平头百姓。
如果墨珣真的想离京,不单是要大理寺卿应允首肯,还得牵复帝亲自批复才行。
非但如此,还有越国公
不,还有赵泽林、伦沄岚、林醉
墨珣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们。
而且,不告而别墨珣也做不到。
墨珣前往雅砻,说是为了大周,其实还是为了自己。
若是为了大周,那墨珣大可以偷偷走人,等到事情办完了,随便牵复帝怎么安排他。可墨珣是为了自己,那要思考的就多了。
首先,要做到的便是不能引人诟病。
墨珣的品阶还不够,如果他给牵复帝递折子,还需得经过御史台。
到时候,越国公也就瞧见了。
是以这件事,墨珣还需得自己好好想一想。
不管怎么说,也需得先跟家里通通气,争取在越国公发动全家“联合讨伐”自己之前,将难关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