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宋朝堂,金銮殿。
刘松拖着疲惫的身躯瘫坐在龙椅上,他百无聊赖地看着文武百官,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此时的刘松已经连续几天都没有上朝了,政务积压了很多,但他依然像个高枕无忧的太平天子一样重复着他那句周而复始的台词:“诸位爱卿,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刘松说话的重点明显在后半句“无本退朝”,他可不希望大臣们随随便便给自己提意见,添麻烦,这样会耽误他宝贵的逍遥快活的光阴。
但是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刘松都没怎么召幸嫔妃,而是隔三差五地把刘季玉接到自己的寝宫来,而且一住就是好几天。
刘季玉经常往返于刘松的寝宫和公主府之间,此时的刘季玉已经全然不像是刘松的姐姐,倒像是他最宠爱的嫔妃。
这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人过于亲密的行为很快便在朝野上下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注重礼法的大臣都认为此事伤风败俗,纷纷憋着劲儿要上奏劝谏。
而魏禧自从上次在朝堂上为了打压萧瑾言,妄言青州战事不利而惹怒刘松之后,这段时间他在朝堂上总算安静了许多。
魏禧通过这件事得出了教训,他从此以后行事作风更加小心谨慎,不再无端妄言。
而且魏禧不再急于斗倒萧家,而是专门留意着刘松的喜怒哀乐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号着刘松的脉,看刘松的脸色行事。因为魏禧只有傍好了刘松,才有机会扳倒萧绍。
只见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在堂下四目相对,用眼神交流,却没有哪位大臣敢贸然上奏。众臣或许都已经领教过刘松的脾气,他们这位小皇帝一向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而且极度厌倦朝堂事务。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除了以邬修罗为首的几名广陵旧臣之外,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直言上奏。
片刻的寂静过后,刘松刚想喊出“退朝”二字。不料,就在这时,福王刘义询却站出来,对刘松说道:“微臣有本上奏。”
这不禁令众臣有些出乎意料,因为福王刘义询平日里忠厚老实,安分守己,一向对刘松十分顺从,怎么看也不像个诤臣。